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 18:59: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组织学生经常收集新闻、影视、图片资料,以我们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

德育目标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教学难点

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教学方法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人地关系问题,以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用,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治理好的城市与地区,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文字、影视资料,把现实生活中的环境状况加以对

1

比,使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从上节课内容的分析中,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板书)。

[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了求得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当然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也不应相同,要注意各国的国情和地域环境的特殊性,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板书)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板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1)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

(2)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

2

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获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

(4)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译文: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 (5)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膢,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文传解》)

(6)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反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篇》)

……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或生存压力,我们要组织学生及时收集相关新闻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制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承转:针对以上影响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组织学生及时讨论,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巨大压力,下面我们从几方面重点学习。

(1)庞大的人口压力(板书)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据统计,199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3.4%,这意味着我国必须用1份世

3

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尽管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高,约为1300万,这样,我国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每年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目前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有资料表明,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仍然保持在1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人数还在增多,部分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再加上流动人口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在我国,面临人口数量过多的压力的同时,还有待于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估计有7000万,他们势必乱垦荒地、湿地,乱采滥伐林木,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15岁及15岁以上半文盲、文盲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80%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这又构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总之,人口这一沉重的负担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板书)

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加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人口数量过多,使得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着资源的相对短缺。例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4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再看黄河,则是另一番让人心碎的景象: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黄河每年平均断流达102天,1997年断流时间竟达226天,一年中的2/3时间,黄河下游是无水的、干涸的,成了一条季节河。由于缺水,我国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全国干旱受灾面积3亿亩,农业减产粮食250多亿公斤,耕地资源短缺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现在,我国人均耕地不到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森林资源更不容乐观。我国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国在林业方面的工作重采伐、轻抚育,使林木生长率低,另一方面滥伐林木、毁林开荒的现象仍未杜绝,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也不时发生,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

4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sd3e9eh2k2xc786b4a94zk8m0hvkq00rz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