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理论课
《商品检验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商品检验概论 / Commodity Inspection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3、周学时/学分:4/2.0
4、授课对象:化学、应化、食品、制药专业
5、使用教材(自选):金海水,进出口商品检验实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
二、课程简介
商检是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际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国际上,关税壁垒已经基本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苛刻的质量标准和繁琐的检验检疫程序,来限制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成为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在国内,商品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关注商品质量问题,因此商品检验检疫工作不仅是保卫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门卫士,还担负着对外打破壁垒发展贸易,逐步建立自己的技术贸易壁垒,对内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是经济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本课涉及内容广泛,既有法律法规,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介绍,又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抽样检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课。从检验检测的角度看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性分支学科。
《商品检验概论》作为化学相关学科的专业选修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了解商检法的基本内容,阐述商品检验的的基本范畴、商品检验鉴定的程序和方法、职能、机构等,对质量认证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普惠制原产地规则等涉及商品检验方面的相关知识介绍。同时根据商品检验的工作实际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进行阐述,对学生选择今后从事检验检疫的资格考试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1
云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理论课
课程其目的有三:第一,通过对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常用方法,理论与技术的学习,通过对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探讨,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经济贸易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如技术贸易堡垒,各种标准等概念;第二,通过检验检疫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三,了解涉及有关产品质量的质量认证制度及质量认证体系方面的知识,并对普惠制原产地证及规则等知识的学习,对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有系统的了解。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基本概念,对商品检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把握商品检验鉴定的一些工作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掌握质量认证制度及质量认证体系的理论知识,了解商品检验鉴定的体系、工作程序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商品检验的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商检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 题目 教学时数 6学时 14学时 8学时 8学时 36学时 第一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概论 第二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第三章 质量认证制度及质量认证体系 第四章 总计 普惠制原产地证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末成绩分别为30%、70%(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讨论等成绩构成),期末为闭卷考试。
六、正文
第一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概论(教学时数6)
教学目的: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商检的产生、发展以及商检在各方面所凸现
2
云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理论课
的作用的分析,对商检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商检法有关内容简要介绍,使学生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有系统的概念,并了解商品检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学科意义。
教学重点:商检的产生、发展,商检的法律地位和商检的作用;商检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商品检验的地位和作用,商检法的宗旨以及基本内容等。
主要教学方法:
1、利用教材及多媒体课件,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2、介绍相关案例,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第一节、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产生和发展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概念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际贸易和交往活动需要检验检疫工作 二、出入将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作用 四、商检标志 第三节、商检法基本内容 一、商检法总则的基本内容 二、进出口商品的检验 三、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制度 四、法律责任制度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
2、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应有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3、检验检疫工作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具体效用? 4、商检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时间?
3
云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理论课
第二章、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教学时数
14)
教学目的:用16个学时数的时间将进出口商品检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做一个较系统的介绍,从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依据、技术标准的种类、到商品检验的程序及检验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商品检验的过程有了解,对商检的知识要掌握。
教学重点:商品检验的程序、商品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商品质量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了解,质量认证的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主要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结合生活中接触的商品知识、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2、通过生活中对商品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主动加深商品知识的概念。
第一节、商品的本质 第二节、商品质量的概念 一、广义的商品质量:
二、狭义的商品质量: 第三节、现代质量概念 第四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二、生产领域各环节的影响 三、流通领域各环节的影响
四、使用领域中各环节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第五节、提高和保证商品质量的意义 第六节、商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商品质量法规的特性
二、几种主要的商品质量管理法规 第七节、商品质量管理 第八节、商品质量监督
一、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和作用 二、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
4
云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理论课
三、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 第九节、质量认证
一、质量认证的概念 二、质量认证的作用 三、质量认证的类型 四、我国进出商品质量认证
五、国家认证认可管理机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第十节、商品标准
一、商品标准的概念和分类 二、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章思考题:
1、商品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2、传统的商品质量的概念和现代商品质量的概念有何区别? 3、涉及商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用哪些? 4、质量认证的作用和类型有哪些?
第三章、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时数
8)
教学目的:通过该章部分内容同学自学和复习,用8个学时对商品检验工作中总体与样本、统计量表示、标准化的基本知识、计量学的基本知识等在商检实际工作中所需应用和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介绍。这些知识点中的部分是“三检合一”及商检机构重组后新增内容,也是检验检疫官的资格考试中常涉及到的。是理化检验分析工作着应掌握理论概念和知识。
教学重点:标准化基本知识中有关概念、原理和作用,标准方法的分类和评价;计量学中单位和单位制,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等。
教学难点: 样本的统计量,标准化的知识,计量学的基本知识。
主要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结合所学的化学分析的知识,通过讨论和教学加深同学对该章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一、概率论基本知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