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先后依次写屠格涅夫、左拉、都德和福楼拜,各有侧重地描写了他们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
B.《最后一课》就是一篇短篇小说。它叙述视角巧妙,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心理的变化,间接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借枯燥的学习生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儿童无自由,受摧残,揭露了残害儿童的教育本质。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D.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嬉嬉地在风中摇摆。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辦儿,看着你工作。 C.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D.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畏罪潜逃 忘下断语 孤苦伶仃 怪诞不经 B.大相径庭 张牙舞爪 恋恋不舍 据为已有 C.无所顾忌 神彩奕奕 一本正经 若有若无 D.吱吱喳喳 数目可观 迫不及待 疯疯癫癫 5.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抚摸(fǔ) 应和(hé) 抖擞(shǒu) ....B.婉转(wǎn) 水藻(zǎo) 贮器(zhù) 粗犷(guǎng) ....C.萌发(méng) 娇媚(mèi) 静谧(mì) 高邈(miǎo) ....D.莅临(lì) 干涩(sè) 竦峙(zhì) 萧瑟(sè)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此诗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好诗,全诗情景交融。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欹(qī):倾斜。②宥(yòu)坐: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知之为知之_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
2)翻译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4)谈谈你从“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行为中得到的启示。 10.文言文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欣然曰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吾日三省吾身( ) (4)四十而不惑 ( ) ..7)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①
②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 和 。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为我“扎红” 冯骥才
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十二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经八十六岁了,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其他人也笑着,我心里深深地感动。所有孩子自出生那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执着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六十岁了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十二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连说好。
③十二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七十二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九十八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而且,今年一入腊月,她就告诉我,已经为我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她要自己来绣这腰带上的花儿。
⑤除夕到了,一早儿母亲郑重地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摺得十分齐整的红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是母亲用黄线绣成的“马年大吉”四个字。每个字的笔画都很规整,针脚细密。母亲抬起头看着我说:“你看我绣得还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睛看不准了,手也有些不稳了。我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字下边儿的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妹妹告诉我说,母亲在绣的时候,还换过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后来觉得不够显眼,又换成了黄线。妹妹见了还笑着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
⑥母亲在为我“扎红”时,显得极其认真。她两手执带绕过我腰时,只说了一句:“你的腰好粗啊。”随后又调整带面,使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打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并把带端的字露在外面。这一切,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⑦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到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
⑧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因为我现在仍然拥有人间最珍贵的母爱。我的鬓角虽然已经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⑨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每逢过年时,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
⑩孝,是中国人视为人的准则的一个字,是一种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
?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1)在作者眼中,母亲的“棒”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⑨段中说孩子们“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孩子们的“孝”表现在哪里?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13.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