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无人值班”的探讨
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的提
出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提出:提高水电站的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水电站的少人值守,然后过渡到“无人值班”。尽管国外己经在水电站大量实现了无人值班,但由于我国当时的自动化技术不高和对我国人口众多须解决就业问题等历史现实,在当时对水电站“无人值班”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间题。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水电站特别是大、中型水电站和流域开发的中小型水电站群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来实现水电站的“无人值班”条件完全成熟。目前“少人值班”已在我国的水电站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由于计算机监控技术和水电站各种配套设备性能质量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和管理水平不断的进步,为水电站“无人值班”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设备安全运行和自动化水平,改变我国电厂管理用人多、效率低的落后局面,水电站实现“完全无人值班”是改革的必由之路。水电站值班方式的发展过程
水电站值班方式,大致发展过程如下:1、一阶段:“水机、电气各设多名值班员”;2、二阶段:“取消水机值班员,实现电气一体化多人值班”;3、三阶段:“实现水电站综合自动化,1人值班,少人值守”;4、四阶段:实现“完全无人值班”;其中三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实现的瓶
颈
目前还很少有自动化水电站真正实现了“完全无人值班”。究其原因,关键之一在于实现无人值班缺乏大量的实践支持,也缺乏操作性、缺乏适用性强的规则与管理制度。其次,要达到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对水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另外,“完全无人值班”水电站的管理制度也要有相应的改革。最后,水电站实现“完全无人值班”后,减少了人员,增加了效益,对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