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内科学习题集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1:44: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昼夜变异率来进行鉴别。在少部分患者中,两种疾病可重叠存在。(2)支气管扩张症:①合并感染时咳大量脓痰;②常反复咯血;③肺部听诊闻及“固定性”湿罗音;④可有杵状指(趾);⑤X线可见肺纹理粗乱,呈卷发样或蜂窝状。支气管造影和高分辨率CT可明确诊断。(3)肺结核 ①常有结核中毒症状;②常有干咳、咯血;③胸部X线有助于诊断;④痰结核菌阳性可确诊本病。(4)肺癌 ①常有刺激性咳嗽和持续痰中带血;②可有胸痛、消瘦等症状;③胸部X线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阴影,或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改变;④痰脱落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7.答:(1)发作时有胸闷、咳嗽、呼气性呼吸困难,多与接触变应原、刺激性气体、上感、运动有关;(2)两肺有哮鸣音;(3)可自行或用支扩剂缓解;(4)对不典型者,如符合下列3项中的2项可诊断:①支气管激发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β2激动剂FEV1增加>15%以上或绝对值增加>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

8.答:(1)支气管扩张剂:①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增加,游离钙减少,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副作用:可使β2受体功能下调及气道反应性增高,应间断使用。②茶碱类:作用机制:抑制磷酸二脂酶;解痉、抗炎,增加纤毛功能;增强疲劳膈肌收缩。③抗胆碱药:作用机制:通过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而使支气管舒张。⑵抗炎药:①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药物。治疗:有吸入、口服、静脉3种用法。②色苷酸钠:非激素抗炎药,对过敏或运动性哮喘好。⑶其它药物:①酮替芬片:对过敏性好,β2激动剂有副作用时与之合用。②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斯特。 9.答:(1)吸入β2激动剂或氨茶碱静点。(2)吸入抗胆碱药。(3)静脉用激素,氢化可地松100~300mg/d,好转后减量,改口服给药。(4)补液及注意纠正水电及酸碱失衡,2500~4000ml/d,糖:盐=2:1,酸中毒时支气管舒张剂疗效差,纠正酸中毒要宁酸勿碱。(5)吸氧2~3L/分,注意气道湿化。(6)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7)控制感染。(8)治疗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等。(9)必要时机械通气。

10.答:根据慢性肺胸疾患或肺血管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或右心室衰竭,排除其他心脏病后即可做出诊断。

11.答:原则:⑴控制感染;⑵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衰;⑶控制心衰。①利尿剂:作用: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 消除水肿。副作用:引起痰、血液粘稠、电解质紊乱。用药原则:作用轻、剂量小、疗程短、间歇交替。②强心剂:指征: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衰者;无明显感染的右心衰者;出现急性左心衰者。用药原则:剂量小、作用快、排泄快。③血管扩张剂:作用:扩张肺小动脉,使肺血流阻力下降,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强,对心衰,特别是顽固性心衰疗效较好;解除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下降,通气量增加,提高PaO2,降低 PaCO2。副作用:使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使心率增快,PaO2下降, PaCO2上升等。④控制心律失常。⑤加强护理 。 12.答:(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或奇静脉阻塞时。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炎症或邻近胸膜的组织器官感染、肺梗死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胸膜均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腔积液为渗出液。(3)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如肾病综合症、肝硬化、慢性感染等使壁层胸膜毛细血管液体滤出增加,而脏层胸膜吸收减少或停止,形成漏出性胸液。(4)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如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癌栓、寄生虫阻塞或外伤造成淋巴回流受阻,胸腔积液为渗出性。(5)损伤性胸腔积液:外伤或疾病(胸主动脉瘤破裂)等原因,胸腔内出现血胸、脓胸、乳糜胸,属渗出液。 13.答:肺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肺结核:①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多位于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病灶边界清楚,可有包膜,密度高,有时含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核灶,在随访观察中多无明显改变。直径很少超过3cm,常需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②肺门淋巴结结核:易与中央型肺癌相混淆,应加以鉴别。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或老年,多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强阳性。抗

结核药物治疗有效。中央型肺癌多见于老年人,常痰中带血,肿块不规则、有分叶或毛刺,可通过体层摄片、CT、MRI和纤支镜检查等加以鉴别。③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应与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发病年龄相对较轻,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X胸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的粟粒结节。而肺泡癌患者有时咳大量稀薄的痰液,病灶密度较深、进行性扩大,进行性呼吸困难。痰脱落细胞、纤支镜活检可助鉴别。

(2)肺炎:肺炎起病急骤,先有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抗菌药物治疗多有效,病灶吸收迅速而完全,而癌性阻塞性肺炎炎症吸收较缓慢,或炎症吸收后出现块状阴影,且多为中央型肺癌表现,纤支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3)肺脓肿:原发性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增高。X线胸片上空洞壁薄,内有液平,周围有炎症改变。癌性空洞继发感染时中毒症状不明显。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结合纤支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可以鉴别。

(4)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应与癌性胸水相鉴别。

14.答: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浓度应低于35%,持续给氧。由于高碳酸血症,呼吸中枢对CO2反应性差,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维持呼吸。若吸人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低氧血症的刺激,患者的呼吸变浅、变慢、肺泡通气量下降,加重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此外吸人高浓度氧可使肺血流重新分布,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六、病例分析

病例一: 1.诊断:肺炎球菌肺炎。2.诊断依据:①有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②典型的症状——高热寒战;③典型的体征:呼吸急迫,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右上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④伴有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⑤X线特点。3.鉴别诊断:①干酪性肺炎。②其它细菌引起的肺炎。③急性肺脓肿。④肺癌。⑤急性渗出性胸膜炎。

病例二:1.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吸入性肺脓肿。2.诊断依据:①有口腔感染灶;②突发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③X线胸片左上肺大片浓密阴影,内有空洞及液平;④感染血象。3.需要鉴别的疾病有:①细菌性肺炎;②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感染;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④支气管囊肿继发感染。

病例三: 1.诊断:支气管扩张。2.支气管造影和肺部CT(尤其是HRCT)明确诊断。3.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控制感染;③手术治疗;④咯血处理。 病例四: 1.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功能检测。

病例五:1.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依据:①青年女性;②喘息、呼吸困难反复发作;③查体:发绀,双肺满布哮鸣音;④无异常心音、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⑤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碱中毒,血液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2.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风湿性心脏病,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3.处理原则是消除病因,尽快解除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巩固治疗,防止发作,防止并发症。 病例六、1.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功能Ⅲ级 心律失常 慢性呼吸衰竭(Ⅱ型)2.诊断依据:(1)症状、(2)体征、(3)ECG、(4)血气分析。 3.处理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氧疗,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必要时用小剂量强心、利尿剂、扩血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风湿 2.类风湿结节 二、填空题

搜索更多关于: 内科学习题集及答案 的文档
内科学习题集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sia21c8vp9lpyu24ezp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