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25万元利润,B企业可获得2万元利润;若A企业不做广告,B企业做广告,A企业可获得10万元利润,B企业可获得12万元利润;若A、B两企业都不做广告,A企业可获得30万元利润,B企业可获得6万元利润。
画出A、B两企业的支付矩阵并求出纳什均衡。 B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做广告 20 8 25 2 A
不做广告 10 12 30 6
当A选择做广告时,B也会选择做广告;当A选择不做广告时,B也会选择做广告,这样,不论A如何选择,B都会选择做广告。B选择做广告时,A也会选择做广告;B选择不做广告时,A也会选择不做广告,因此,(20,8)、(10,12)、(30,6)为纳什均衡。
2.给定两家企业A、B的收益矩阵如下表:
洗发水 沐浴液 A企业 洗 发 水 700,600 800,900 沐 浴 液 900,1 000 600,800 B企业 表中每组数字前面一个表示A企业的收益,后一个数字表示B企业的收益。 求出该博弈问题的均衡解,是占优策略均衡还是纳什均衡?
答:该博弈问题的均衡解是(800,900)和(900,1000)。这两对策略组合都是纳什均衡。 五、论述题
1.举一个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囚犯两难困境的例子。 答(略)
2.简要评论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运用中的优缺点。
答:博弈论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其本身的正确性是不容臵疑的。它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寡头市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基本上是在解释的方面,它对于怎样解决寡头的弊端这一问题却还未能提出有效的方案和对策,而研究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博弈论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上应用所取得的真正有实效的成果可以说是有限的。 六、实践题
北方航空公司和新华航空公司分享了从北京到南方冬天度假胜地的市场。如果他们合作,各获得500 000元的垄断利润,但不受限制的竞争会使每一方的利润降至60 000元。如果一方在价格决策方面选择合作而另一方却选择降低价格,则合作的厂商获利将为零,竞争厂商将获利900 000元。
1.将这一市场用囚徒困境的博弈加以表示。
2.解释为什么均衡结果可能是两家公司都选择竞争性策略。
新华航空公司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50万 50万 0 90万 北方航空公司
不合作 90万 0 6万 6万
这两家公司博弈过程如下:先考虑北方航空公司的策略选择。北方航空公司公司要决定自己的选择,必须要先考虑新华航空公司公司的选择,即北方航空公司是在考虑了新华航空公司的策
25
略选择的前提下来决定自己的策略选择。那么,北方航空公司的思考过程:如果新华航空公司选择不合作,则北方航空公司选择不合作(6>0);如果新华航空公司选择合作,则北方航空公司仍会选择不合作(90>50)。即无论新华航空公司选择的策略是合作还是竞争,北方航空公司公司都会选择竞争这一策略,即北方航空公司公司有一个占优策略竞争。同理可得新华航空公司公司也有一个占优策略即竞争。因此,两家公司都会选择竞争性策略。
第十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
A.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从而产品价格就越低 D.要素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2.完全竞争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 B )。
A.向右下方倾斜 C.为水平线 A.边际产品价值 C.产品价格 A.前者与后者重合 C.前者比后者平坦
A.要素的供求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 B.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很多 C.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
D.上述都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
二、判断题
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价格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
2.当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要素达一定量时,VMP=500 元, w=450 元,该厂商应减少劳动的使用量。( √ )
3.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的、共同的需求。(√ ) 4.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VMP 曲线重合。(√ )
5.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派生出来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叫引致需求。(√ ) 6.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VMP=w。(√ )
7.厂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对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的。 (√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引致需求?
答:引致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派生出来的,又称“派生需求”。 2.简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答:VMP=PX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在什么情况下,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存在?
答:第一,要素需求曲线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每一个要素的价格,都有一个惟一的
26
B.与其VMP曲线重合 D.高于VMP曲线 B.边际产品
D.边际产品与要素价格之积 B.前者比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3.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指( A )。
4.全体厂商对某种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这种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B )。
5.在要素市场上,下面哪一项不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 D )。
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
第二,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市场的买方属于完全竞争,则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就有一个
惟一的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即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市场的买方属于不完全竞争,则会出现如下情况:对于同一
个要素价格,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4.简述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答: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MRP=PX,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价格。 四、计算题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x2+20x,其中,q为产量,x是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价格为1美元。
求:
A.要素价格为6美元时最佳的要素投入量; B.要素价格为4美元时最佳的要素投入量。 解: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VMP=PX 总收益TR=pq=?x+20x 边际收益MR =?2x+20
MP=MR/P=?2x+20 VMP=P×MP=?2x+20
(1)VMP=PX1即?2x+20=6 可得x=7即要素价格为6美元时最佳的要素投入量为7。 (2)VMP=PX2即?2x+20=4 可得x=8要素价格为4美元时最佳的要素投入量为8。 2.某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x,其总收益方程为R=300x+25x2-x3,要素x的价格为100。问投入多少数量的x才能实现最大利润?
解: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MRP=PX 边际收益MRP=300+50x?3 x Px=100 令MRP= Px
可得x=20,即实现最大利润时投入要素x的数量为20。
3.某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 x,其生产函数为:q=?x2+200x,单位产品价格为1美元,要素供给函数为px=20+2x。求利润最大化的要素x使用量。
解: 总收益TR=pq=? x+200x MRP=?2x+200 总成本TC=(20+2x)x 边际要素成本MFC=20+4x
27
2
2
2
可得x=30,即实现利润最大化时投入要素X的数量为30。
4.假定厂商的生产函数是q?12L?L2,L是每天的劳动投入,q是每天的产出。如果产品在竞争性市场上以10美元出售:
(1)推导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
(2)当工资率为每天30美元时,厂商将雇佣多少劳动? 解:(1)TR=pq=120L-10L2 MRP=120-20L
MRP =VMP=PX=W
可得W= 120?20L 所以可得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为L=6?w/20
(2)W=30,P=10,所以,L=4.5,即厂商将雇佣4.5个劳动。
五、论述题
简述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理论。谈谈你对该理论的看法。 答:生产要素需求即生产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1、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VMP=PX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是其
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2、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MRP=PX,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价格是其使
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3、买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VMP=MFC,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是
其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六、实践题
1.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要素理论是产品理论的自然的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答:第一,在西方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被假定为是任何厂商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因此,无论是产量的决定还是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遵守的都是同一个利润最大化原则。该原则意味着,任何厂商的任何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第二,在不同的场合,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
第三,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叫边际收益产品,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
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因此,增加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包括了产品的边际收益。另一方面,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因为,要素的边际成本通常仅指增加使用某种特定要素如劳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化,而产品的边际成本则与多种要素的共同变化有关-------产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生产出来的。
第十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家认为,工会的存在是( A )。
A.对劳动供给的垄断
B.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