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的角度:对绿的赞颂:美好纯洁的形象,倔强、坚贞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从我的角度:揭示了“爱的悖论”,自私的爱可能给对方一种囚禁,既会伤害到对方,也让自己得不到所爱;
从双方的矛盾冲突上看:揭示了一种哲理,真正的爱不应是自私的,不能妨碍对方的自由发展,自由才是生命的根本。)
(学习心得三:散文学习方法之三:选准角度,概括主旨)
五、课内练笔,拓展提升
1、相由心生,请同学们细看陆蠡的照片,凭借你良好的感知,你感觉陆蠡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师:坚定的目光、紧抿的嘴唇,传递了他坚强甚至倔强的性格,以及地道山乡人的质朴;整齐的发型,端正的西服,又透着几分书生才子的儒雅。十岁时,他被人视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期间,他负责出版了十几种进步丛书和抗日刊物。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押解到汪伪政府所 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假设陆蠡在临刑前,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被北平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挚爱的绿友, 六、课堂总结: 1、写景散文学习方法:
散文学习方法之一:由题入文,整体把握内容。
散文学习方法之二:分析景物形象,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散文学习方法之三:选准角度,概括主旨
2、文章小结
在历史的长河里,你年仅34岁的生命太过短暂,犹如昙花盛放在漫漫的夜色,犹如流星划过浩浩的星空,然而正如烟花粉身碎骨换来夺目的灿烂,你高贵的灵魂,你秀美蕴藉的文字也以坚韧的姿态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古圣贤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你当之无愧!
3、全班齐读巴金的《怀念陆圣泉》最后一段结束课堂。
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地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 七、作业布置
写一个景物片段,把你或喜或悲的感受融入其中。 八:教学反思:
《囚绿记》,这一篇散文语言秀美蕴藉,初读后,我深感主旨的难懂,于是我去查了教学参考书,自己感觉书上理解的主旨有拔高之嫌,并且经不起推敲。我没有办法去给学生揭示一个我自己心里都不信服的主旨。孙绍振说:“人文精神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一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把文本当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是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一篇经典中深藏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孙绍振老师的书《名作细读》中反复谈到的解读文本的方法:还原法,矛盾分析法,比较法。我认为这一篇文章正好可以用矛盾分析法,文中的“我”爱绿,视绿为友,但是他却“囚绿”,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分析好了这个矛盾,就找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办法。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自行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合作交流,并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诵多形式的读对语言进行品味,并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让学生从文本中自发归纳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为了贯彻新课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计划将散文的一些学习方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在具体教学中,我把我的问题跑出来之后,很多学生就在思考,并且有意识的去看书和翻自己的教学参考资料,我想我的问题时具有召唤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阻止了学生翻参考资料的行为,让他们回到原文中,去反复品读文本,研究文本本身,而不是从作者出发,先入为主地给这篇文章一个标签,学生进入文本,反复朗读、
默读,最后慢慢的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文章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甚至有学生还谈得很好:爱就是给他自由,让他自由发展。
所以只要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思维的门户被打开,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生命力,充满心灵碰撞的火花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