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外餐饮业与中国餐饮业存在的竞争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目前中国经济制度进行转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期,餐饮作为经济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以及人文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也在经受着国外的巨大冲击。
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不同档次和不同水平的餐饮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全方位市场竞争格局。而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市场大、投入相对少、增长快和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重视,也是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投资和品牌输出的载体。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等外国餐饮企业,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有迹象表面,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名牌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外国餐饮企业社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依靠经验型管理和传统式经营的中国餐饮企业显然处于劣势。国外大型餐饮公司以其丰富的菜品样式进入中国,他们比中国餐饮企业更了解外国人的胃口,国际品牌既快又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三、影响餐饮业发展的因素 1.餐饮业自身的因素 (1)价格
随着物价的上涨,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他们将价格抬的过高,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在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均衡数量上定出均衡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促进其发展。
(2)卫生安全方面
众所周知,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有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能省则省,没有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卫生不达标只会向消费者传达一个信息:下次不要再来消费了。因此,卫生安全成为制约餐饮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3)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不论是餐饮业还是其它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以顾客为中心,不真诚为顾客服务,态度也很恶劣。这样的态度不仅会丧失现实顾客,还会丧失潜在顾客。服务态度差成为制约餐饮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2.消费者方面的因素 (1)消费能力
消费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有不同的消费心理。求实心理希望物美价廉,绿色消费心理以保护环境为宗旨在进行消费,攀比消费心理要求自己比别人消费的好...这也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观念,提高食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优化服务,换位思考。
(2)消费习惯
各地习俗的不同,也会带来消费习惯的不同。所以应该在菜类品种上求同存异,追求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国家制度的因素
国家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给餐饮业带来了新一波冲击,使中国餐饮出现了冷冷清清的场景。
四、餐饮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导向系统 1.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
政府对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扶持作用。一是要营造各餐饮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餐饮业的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二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如出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研发和产业化基金,支持餐饮产业化、技术创新、民生餐饮、工业化、人才基地等关键项目。
2.建立健全餐饮诚信系统
中国餐饮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大量小规模餐饮企业分散经营,餐饮企业的质量安全需要依靠一套体系来保证。政府应加强在餐饮产品安全标准体系、餐饮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以使餐饮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建设。
3.积极培育餐饮品牌
品牌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将企业品牌培育与餐饮菜系、菜品创新和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发挥名店、名菜、名师的品牌叠加效应。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创造有力的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三是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企业的信任度和认知度。
4.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
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大餐饮教育与培训的投入的力度,加强对餐饮潜在人才的培养。
(二)行业组织指挥系统 1.深度挖掘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有丰富多彩、食俗独特、风情各异的饮食文化元素,有现代营养科学对绿色生态食品的有利评价,又有伟人点评、文人墨点的饮食轶事和典故,中国饮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理应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2.建立区域外的联动机制
行业组织的发挥自身作用,在本地区应多开展名企、名师、名店、名菜等的认定、组织企业参加去昂各类竞赛活动、举办美食节庆等工作,点燃低于内部的经营热情。同时,还应该突破地域界限按菜系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从而最终实现深挖饮食文化、促进餐饮创新的行业战略。
3.倡导绿色经营
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即“两型”社会建设同样体现在餐饮业。这既是国家战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行业协会积极倡导的工作。 4.实现信息立体化
构建有利于餐饮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媒体、互联网等。加大对餐饮企业市场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全面打造餐饮业信息渠道体系。
(三)企业行动系统 1.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
餐饮企业应着眼于提高企业素质,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完善以占领和市场开发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导入标准化餐饮产品生产设备、科学化管理系统等。
2.铸造个性品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有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可依牢牢地吸引住消费者。利用企业识别系统(CIS)、视觉识别(VI)、餐饮企业导入CIS系统等来塑造完整的品牌个性,为消费者提供在接触品牌时真正实现“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深层次、全方位地感知。只有这样,品牌个性才可以超越品牌的物理性能和使用价值,提升品牌的理性诉求,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产品组合多元化
餐饮业在20世纪70年代讲究的是“口食”,80年代讲究的是“目食”,90年代讲究的是“心食”,而在21世纪讲究的是健康营养饮食,还需绿色环保。餐饮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紧跟市场脉搏。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实行亲情化、个性服务化,为客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4.建立预警机制
在当今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是站在中国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由于舆论的充分关注,餐饮企业很可能因为一些经营管理的小失误,而陷入具有强大冲击性的品牌危机。所以餐饮企业经营组织必须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一旦有危机发生,要有紧急应对方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阔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发展契机,决定了做强做大我国餐饮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地应抓住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机遇,乘势而上,充分挖掘餐饮业的发展潜力。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餐饮产业的重要性,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等方面积极扶持,加快发展。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动餐饮现代化,拉动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杨铭铎.餐饮企业管理研究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8-201. [2]杨铭铎.饮食美学及其餐饮产业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7-98. [3]杨柳.中国餐饮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17-29.
[4]朱文伟.餐饮业面临的五大挑战[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