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13.解析: (1)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稍微倾斜,以平衡摩擦力,选项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实验中m2不必远小于m1,选项C错误。由于m2g
P向下加速运动,测力计的读数始终小于,选项D错误。
2(2)由Δx=aT解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0.50 m/s。
(3)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应该是当F从某一值开始增大,加速度a才开始增大,所以可能是图线C。 答案: (1)B (2)0.50 (3)C 14.解析:
2
2
(1)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图象如图所示;
d
(2)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设小车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为x,由匀变速直线运
Δt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ax,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则2x
2,可知A、C、D正确; md
(3)该图线在横轴上有一段截距,说明平衡摩擦力不足,适当增大轨道左端的高度可以使图线过坐标原点,A正确。
答案: (1)如图所示 (2)ACD (3)A
12
15.解析:(1)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后有h=gt
2运动时间t=0.3 s 水平距离x=vt x=0.9 m。
(2)法一:由牛顿运动定律μmg=ma 由运动学公式v-v0=2aL 解得L=2 m
传送带的长度L≥2 m。 法二:由动能定理 1212
μmgL=mv-mv0
22
解得L=2 m,传送带的长度L≥2 m。
2
2
2
1
Δt
2
2x
=2F,图线斜率k=md
答案:(1)0.3 s 0.9 m (2)L≥2 m 16.【答案】(1)2.5 m/s (2)2.4 m
【解析】(1)在力F作用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0°-μ(F-mg)cos 30°=ma1 解得a1=2.5 m/s
(2)刚撤去F时,小球的速度v1=a1t1=3 m/s v1
小球的位移x1=t1=1.8 m
2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0°+μmgcos 30°=ma2 解得a2=7.5 m/s 小球上滑时间 v1
t2==0.4 s
a2
v1
上滑位移x2=t2=0.6 m
2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xm=x1+x2=2.4 m.17.解析:(1)A在B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a1=μ1g=3 m/s
木板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μ1mg-μ2·2mg2
a2==1 m/s
m
由题意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和B速度相同,设为v,得 v0-vv
时间关系:t== a1a2v0-vv
位移关系:L=- 2a12a2解得v0=26 m/s。
(2)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在B上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1=μ1g=3 m/s μ1mg2
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3 m/s
m设A、B达到相同速度v′时A没有脱离B, v0-v′v′
由时间关系=
a1a2′v0
解得v′==6 m/s
2
2
2
2
2
2
22
2
v0-v′
A的位移xA==3 m
2a1v′
B的位移xB==1 m
2a2′
由xA-xB=2 m可知A没有与B脱离,最终A和B的速度相等,大小为6 m/s。 答案:(1)26 m/s (2)没有脱离
6 m/s
6 m/s
2
22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了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牛顿最早提出了“重物与轻物下落同样快”
C.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D.电势差不仅与电场有关,也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有关
2.如图所示,把一个矩形导线框悬挂在弹簧秤下,线框底边处在磁场中,当开关闭合时,线框中的电流如图所示,则
A.开关闭合后,弹簧秤示数增大
B.开关闭合后,线框底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上
C.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弹簧示数一定减小 D.调换电源正负极,开关闭合后,弹簧秤示数一定减小
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0~1s内加速运动,1s~3s内减速运动,第3s末回到出发点 B.0~3s内物体位移是12m
C.0~1s内与1s~3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