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高。(教材第13~15页)
1.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应用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
多媒体课件。
课件演示:星期天,明明、莉莉和亮亮一起去逛动物园,走进动物园,看到了小鹿一家人。
教师:看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小花身高2.4米,鹿爸爸身高6米。 学生2: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学生3: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教师:根据上面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鹿妈妈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究新知识集聚动力】
1. 教师:我们先解答“鹿妈妈高多少米”这个问题,小组之间算一算。 2. 学习小数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小花高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求鹿妈妈高多少米。用什么方法算呢?(这相当于知道两个数,求它们的和,应该用加法)
教师板书:2.4+1.7=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所学的题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加法不用进位,而这道题需要进位)
教师板演:
2 . 4 1+ . 7 1 4 . 1
教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4+1.7时,除了需注意小数点和相同数位对齐外,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
3.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小黑高多少米? 教师: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小花高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求小黑高多少米。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这相当于知道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应该用减法)
教师板书:2.4-0.8=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学的题有什么不同,你能计算这个算式吗?(以前学的减法不用退位,而这道题需要退位)
学生:2.4是24个0.1,0.8是8个0.1,2.4减去0.8就是24个0.1减去8个0.1是16个0.1,也就是1.6。
教师:咱们一起用竖式计算。(教师板演) 教师:一定注意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 4. 教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教师:怎么解答呢?
学生:6减去2.4就是60个0.1减去24个0.1是36个0.1,是3.6。
教师:大家一起用竖式来计算6-2.4,可是6是整数,2.4是一位小数,这时,我们列竖式时可以将6改写成6.0,然后再进行计算。
教师板演:
6 . 0 - 2 . 4 3 . 6
师:通过刚才用竖式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时,你发现了什么?和整数进退位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
相同点 不同点
整数进退位都要把相同数位
末位对齐
加减法 对齐,也就是把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哪一
小数进退位只要把小
位相加满十向前
加减法 数点对齐
一位进一,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当十
·
比 身 高
2.4+1.7=4.1(米) 2.4-0.8=1.6(米) 6-2.4=3.6(米)
2 . 4 1+ . 7 1 4 . 1
2 . 4 - 0 . 8 1 . 6
6 . 0 - 2 . 4 3 . 6
1.本节课是关于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孩子在学前基础比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掌握得比较好。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时时不忘提醒孩子牢记小数点先对齐,再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并指导学生将此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
A 类
1.用竖式计算。
3.78+4.67 3.56+5.96 8.42-2.57 10.37+8.58 10.37+8.36 14.7-4.67
2.一支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2.6千米,第二天修了3.2千米,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多少千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