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PT(物理疗法)—指利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因子来治疗疾病,促进
功能恢复的方法。
2. OT(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
活动中,选出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以逐步复原其功能的方法。 3. 矫形器—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
特性或结构的一类体外器具的总称。
4. 步行周期—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
5.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
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6.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常表现为听,说,
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
7. ADL(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每日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
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 8. 平衡反应—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维持特
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护性反应。 9. 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
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10. 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是一种静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将不活动,肌肉长
度不变,张力增加。 11. 运动单位(MU)—是有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致配的几百条纤维组成,是肌
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 12. 残损(病损)——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
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13. 残疾—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人不能按正常的方
式和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14.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15. 生存质量(QOL)—也称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指个体生存的水平和体验,
这种水平和体验反映了病伤残患者在不同程度的伤残情况下,维持自身躯体,精神和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16. 联合反应—指偏瘫患者做健侧肢体紧张性随意收缩时,引起患侧肢体发生非随
意的紧张性活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有痉挛存在时更易发生。 17. 支撑面(相)——又称站立相(人在各种体位下(立,坐,卧,行)所依靠的
接触面),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一般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 18.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一组中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具有气流
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
二.简答或论述
1. 简述运动疗法根据患者主观用力程度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1)被动运动—患者不用力,依靠外力。
2)辅助运动—在外力辅助下,通过主动收缩肌肉。 3)主动运动—无外力无阻力主动运动。 4)抗阻力主动运动—克服外部阻力。 2.简述偏瘫步态的特征?
答:足下垂,内翻;膝反张步态;划圈步态。 3. 简述Schuel失语症刺激法的主要治疗原则?
答:利用强听觉刺激;适当的言语刺激;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反复利用的感觉刺激;刺激应引出反应;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 4. 简述Brunnstrom运动恢复六阶段?
答:迟缓阶段;痉挛阶段;联合运动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分离运动阶段;速度与协调阶段(正常阶段)。
5. 试述康复的主要治疗技术有哪些?
答: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文体疗法;中国传统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6. 试述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内容?
答:肌力训练;肌肉与关节牵伸训练;坐位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轮椅训练;辅助器械的使用。
7. 简述言语治疗原则?
答:早期开始;言语治疗要有高度的针对性;治疗方案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坚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以多种形式锻炼提高趣味性;综合进行;训练过程;训练形式(一对一为主)。
8. 试述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
答:目标---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的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度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期功能训练做准备。
措施---1)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 2)床上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 3)被动活动关节
4)床上活动(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桥式运动)
9.试述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
答:目标---运动功能的恢复,重点是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增强肌力,促进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翻身,坐起和站起训练;进行步行训练,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措施---1)床上活动(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屈曲分离训练,伸展分离训练,髋控制能力训练)
2)翻身训练
3)坐位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时身体重心向患侧转移训练) 4)立位训练(站起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5)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扶持步行,改善步态训练,复杂步行训练) 6)上下楼梯训练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8)作业疗法(肩肘腕关节训练,前臂旋前旋后训练,手指精细活动,改善协调平衡训练,认知功能的作业训练)
9)言语治疗 10.颈椎病分型?
答: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11.简述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
答: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
12.微波的禁忌症?
答:活动性结核病,出血倾向,妊娠,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禁用,恶性肿瘤禁用一至三级剂量。 13.康复医学对象有哪些?
答: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年老体弱者。 14.什么是ADL?分类及主要内容?
答:ADL(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每日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
分类---1)基础性或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 BADL)---进食,更衣,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身体活动
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购物,炊事,洗衣,交通工具的使用,处理个人事务,休闲活动等,大多需要借助工具进行
主要评定内容---自理方面(进食,穿衣,个人卫生,如厕)
运动方面(床上运动,转移,行走,交通工具的使用) 家务方面
交流与认知方面
15.何谓康复功能评定?主要评定内容有哪些?
答:定义----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评价治疗,是客观的,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主要内容---肌力测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分析,心肺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学评定等。 16.肩周炎分期?
答:急性期,粘连期,缓解期。
17.颈椎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如何掌握?禁忌症?
答:以不超过体重的1/8为宜,通常以4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情况逐渐加重每次10-30min,.每日1~2次,15~20次为一个疗程。 脊髓型颈椎病和影象学检查脊髓,硬膜囊受压及椎管内压增高,炎症水肿期的患者禁用颈椎牵引:对年老,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以轻负荷,短时间为宜。 18.简述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答:1)运动方式---一般在开始运动疗法之前,常先实施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以有氧运动为主,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
2)运动量的掌握---运动量由运动强度,时间,频度决定
3)运动锻炼的时机---应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并注意与胰岛素,降糖药及饮食等治疗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通常以餐后运动为宜,但因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以免发生低血糖。
4)注意事项---运动量要适宜;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避免在将要运动的肢体上注射胰岛素;运动要循序渐进,小运动量开始,同时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及症状改
变,不断调整运动方案,并持之以恒;有明显身体症状改变应禁忌运动,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
19.简述冠心病I期康复的禁忌症?
答:不稳定心绞痛;血压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并发症,如体温超过38C,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未控制的糖尿病,新发生的血栓或栓塞;手术切口异常;新出现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患者不理解或不配合和康复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