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高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的出现让外贸企业更迅速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也迫使产品更新速度加快,这样,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研究新的产品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外贸企业掌握供求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过去在交易中出现的如货物短缺、质量缺陷也可以更迅速地被发现和纠正。现在还有一种配套服务的趋势,即公司的外贸企业将自己的网络与服务性公司如保险、运输的网络实现对接,这样,客户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得到高质量和快速的服务。 (6)减少销售成本
电子商务取消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公司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范围的新客户,也有利于公司与现存客户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此外,电子商务使公司营销方式多元化,减少了公司印制资料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推广成本和销售支持成本。 (7)定制化的可能增加了客户的价值
信息的充分性及交流的交互性使客户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而进行购买,这自然提升了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定制化还有可能增加市场的潜在需求,从而增加流通及生产环节的业务上升空间。
(8)了解市场信息
电子商务对外贸经营管理的作用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重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internet或联合国贸易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客户、供应商的供需状况,如了解货物托运过程中船期、运价信息、出运后的出口货物流向等;可以增加外经贸企业的贸易机会。 (9)降低风险
外贸企业原始实行的经营方式多是业务员包揽从客户选择、签订合同、组织货源、验货报关到货款支付的全过程,掌握着客户资源。这一方面使企业无法掌握客户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业务员掌握着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一旦人才流失,企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通过电子商务和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每一个人,每一天的工作日程与行动记录都有据可查,哪一个客户、什么项目、何时何地、与谁联系、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费用等等,所有细节均一目了然,使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外贸企业手中易。 (二)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企业实施的模式
结合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外贸公司电子商务模式和它的实质内容,他们分别是外贸公司的业务模式、价值链模型以及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框架。 1、中小型外贸公司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中,外贸公司的业务将围绕保持和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对外贸易和服务来开展。这与外贸公司传统业务表面上并无太大区别,但通过电子商务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结合,其运作效率会有显著提高。 外贸公司的业务模式见图1和图2。
在出口业务模式中,外贸公司以“买断”或代理方式从国内供应商购进产品销售给国外的分销商或最终用户,或通过国外代理商进行销售。产品经过运输、保险、检验检疫、海关和贸易管理部门等环节送到国外分销商、代理商或最终用户手中,通过银行同外商结算贷款,并通过外汇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将出口货物的已征国内税退还到公司或国内供应商。整个业务过程中,国外
顾客的需求是流程的起点,处理好同国外分销商、代理商和最终用户以及国内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是整个业务的核心内容。
在进口业务模式中,外贸公司以“买断”或代理方式从国外供应商进口货物,经过运输、保险检验检疫、海关和贸易管理部门等环节将它们送到国内需求企业的手中,并通过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结算贷款。在整个业务过程中,国内企业的需求是流程的起点,而同国内需求企业和国外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整个业务的核心内容,也是业务可以持续的关键。 2、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模型
外贸企业的价值链构筑于以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贸易服务平台上,以顾客为出发点,将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贸易管理机构和公司本身结合成一个整体。外贸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中心,负责管理信息在价值链中的流程以及信息的更新,协调向顾客提供增殖服务的全过程。外贸公司在价值链中的赢利主要通过为处于供应链两端的顾客和供应商提供增殖服务来实现。其增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顾客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建立顾客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时将顾客需求传递到价值链中的合作伙伴,协调整个价值链,优质高效地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顾客的忠诚度,同时也为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指导,提供营销服务以及帮助供应商实现产品价值等,整个价值链运作过程中,快捷高效的外贸服务平台是价值实现的枢纽和保障。
3、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框架
结合当前流行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里面,外贸企业理想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需要由客户关系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商关系管理(VRM, Vend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以及B2B市场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place)四方面组成,这四个应用系统并不是独立的,它们都需要外贸公司内部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一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 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ver或B/S)系统等进行集成才能发挥作用。 (三)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企业应用的因素分析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外贸企业资金不足,信息不灵,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市场网络不足,很难同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不过,中小企业亦具有灵活、开办成本低、进入容易、宜针对个性化市场等优点。通过与电子商务结合,将会使得这些优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小型外贸企业与电子商务无疑是“天生一对\。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从而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同大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现状来看,它们已经认识到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效率。
在电子商务模式中,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借助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一个人流较旺、基础设施较完备的网上虚拟市场中建立企业自己的商务门户,开设企业的专卖点,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物流、结算、支付、配送等资源,直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以此带动企业内部的网络建设,进而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电子商务化。在这样一个虚拟市场中,中小型外贸企业不需要修建商场建筑、没有店面租金成本(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的初始入驻费用很低,佣金主要是根据交易额收取)、也没有商品库存积压(可根据订单生产),经营规模不受到限制(经营规模由客户推动,可避免扩张的盲目性);而且,借助电子手段,非常便于与顾客保持直接而密切的联系,成本也非常低。
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他们付了钱去做电子商务,最主要的就是想获得海外订单。但据相
关数据显示,即使在国内一家知名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站,上面80%以上的人流也是来自国内网站,而来自于海外网站的人流不足5%。海外买家数量稀少,使得原先踌躇满志的中小企业一下子泄了气。开始时的热情一去不回,也就没有兴趣继续开展电子商务,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难逃“空壳”困境。
除了无法获得预期的订单之外,对于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即使在网上得到订单,也还是要通过传统手段进行交易。所谓的“电子商务”无非是指收发电子邮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网上支付瓶颈和电子商务法律障碍。
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发生交易。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但目前我国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与此同时,如何解决网络交易的各种纠纷,也是困扰网络服务商的一大难题。网上纠纷有其独特性,它缺少协作和管理,信息的跨地区和跨国界的传输又难以公证和仲裁,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统一的法律系统进行仲裁,纠纷就不可能解决。 (四)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企业实施应用方案
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由于新兴电子商务公司从一开始一般要求有比较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来吸引顾客和合作伙伴的参与,所以初次投入比较大,运行费用也较高,当顾客或业务量不能达到系统初始设想的要求时,很难以赢利维持生计,最终大都会因为营运资金不足而走向失败。中小型外贸企业则不同,他们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提高公司竞争力,因此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本身经济承受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电子商务过渡,把风险降到最低。
根据上述电子商务模式分析以及中小型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内外因素分析,本文认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时候应该采取分阶段分步实施的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是指短期内,大约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五到十年内。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中小型外贸企业将面临种种挑战。例如,向外贸企业退税改为向生产企业直接退税,以及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等,这些都使得中小型外贸企业依靠纯粹代理业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一个方面更加值得注意,这就是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舍弃代理进出口的方式。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还没有进出口权;企业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限制,而代理公司则愿意垫款给企业组织生产);退税贴息到位不及时,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进出口核销手续繁琐、要求严格、处罚力度大;企业进出口专业技能欠缺;企业缺少海外市场经验和营销网络。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还应当继续发挥其原先的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就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即上游的组织货源以及下游的开拓市场和把握营销网络。因此,短期内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还应该继续强化其进出口中介的作用,其电子商务也应该是一种中介模式。
第二个阶段是针对长期而言。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这些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中介职能己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外贸经营权的充分放开,以及国内企业外贸技能的提升给这些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个阶段,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战略重点会发生转移,原先单一的进出口中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多角化经营将是绝大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取向。由于多角化经营与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关,这实际上涉及到中小型外贸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问题。根据最新的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的多角化经营不仅要强调适度和
相关(追求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而且要强调“战略上的协同性”,以追求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能力从根本上说,应该是进出口业务上的专业技能及相应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结束语
电子商务做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给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了与大型外贸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在中小外贸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有优势,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才能在全球经济浪潮中觅得一席之地。但由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大环境建设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不但需要硬件环境,还需要电子商务运行的社会环境,如法律、法规及税收制度等等传统商务已较为成熟的大环境。另外,电子商务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通过现有的研究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开展电子商务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考虑。
由于作者精力和水平所限,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恳请各位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当然我更加希望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能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步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的发展壮大。 致谢
当论文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很难寻到这几个月来来久久期盼的轻松之感。我依稀地感到了毕业临近脚步,心中充满了对这个我生活了四年的校园的无限留恋和感激。
我要感谢四年中所有接触过的老师,是他们的教育和关心使我从一个惜懂少年渐渐长大成熟起来。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在论文写作的几个月中,老师在选题、开题、大纲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论文撰写每个步骤中都给予我大量的指导和支持。他的教导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对于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更让我领悟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个人发展的指导作用,这些也将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二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思。 参考文献:
1、章学拯,《电子商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黄学敏主编,《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梁春晓.《电子商务—从理念到行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矫云起,《电子商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5、李玖辉.《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6、徐立青.《国际贸易与企业外贸业务》[M],北京:化工_工业出版社,1995 7、赵凌冰.“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吉林财经大学学报,2002(1) 8、刘耘,“电子商务引发的国际税收新问题”,经济师,2001(9)
9、刘浔,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2S期 10、但渭林,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1Z期 11、李茹,易兰兰,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经济论坛,2007年17期
12、刘德光,李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科学与管理,2007年4期 13、黄京华,史锐,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在我国进出口公司的应用,软科学2004年第1期 14、刘继萍,外贸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中国经贸,2005年第2期
15、阮文义,论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位置,北京市财贸管理于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
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