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产流计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17: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类是根据蓄满产流数学模型,建立的总径流深的相关图及相应的地面地下净雨计算方法。 学习要求

掌握经验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制作和应用,应用蓄满产流模型与地面地下净雨计算方法进行产流分析计算。

7.4.1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法

随着各流域的条件不同,相关图中考虑的影响因素的多少有很大差别。 1.P~Pa~R(Rs)三变量相关图法

图7-4-1是某流域的P~Pa~R(Rs)相关图。

⑴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法的制作 以次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相应的径流深R(Rs)为横坐标,可按对应的P、R(Rs)在图上绘一个点,并把它的Pa值注在点旁,然后按点群分布的趋势,照顾大多数点子,绘出以Pa为参数的等值线,既为P~Pa~R(Rs)三变量相关图法。

图7-4-1 某流域三变量降雨径流相关图

该图应符合下列规律:

① P相同时,Pa越大,损失愈小,R(Rs)愈大,故Pa等值线的数值是自左至右增大

的;

②Pa相同时,P愈大,损失相对于P愈小, dR(Rs)/dP愈大,P~R(Rs)线的坡度随P的增大而减缓,P~Rs也不应小于45,P~R可以为45。

⑵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法的应用 根据降雨过程及降雨开始时的Pa,首先累计各时段的降雨过程,在图上查出累计的净雨过程,然后将累计的净雨过程,两两相减,得到各

9

0

0

时段的降雨所对应的时段净雨。若降雨开始时的Pa不在某一条等值线上,则用内插法查算。

2.P+Pa~R(Rs)相关图法 有时会遇到降雨径流资料的相关点较少,可采用绘制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P+P~R(Rs),如图7-4-2所示。

图7-4-2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P+Pa~R(Rs)

3.多变量降雨径流相关图

以W或Pa为参数的三变量相关图,一般只适用于我国湿润地区,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除考虑凤外,还要考虑降雨历时等更多变量的相关图。图7-4-3为P~Pa~T~Rs相关图。

图7-4-3 某流域P~Pa~T~Rs相关图

7.4.2 蓄满产流模型法

赵人俊等经过长期对湿润地区暴雨径流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总净雨过程,以及确定稳渗率fc划分地面、地下净雨。该法是我国湿润地区产流计算的一个重要方法。

1.蓄满产流模型的基本概念

10

蓄满产流模式:降雨使含气层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此前的降雨全部用以补充土层的缺水量;土层水分达田间持水量(蓄满)后开始产流,以后的降雨(除去雨期蒸发)全部变为净雨。流域上只有蓄满的地方才产流,故产流期的下渗为稳渗率fc,其中下渗至潜水层的部分成为地下径流,超渗的部分成为地面径流。

2. 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

?,如果将全流域各点的Wm?自小至大进行排列,流域上各点都有自己的蓄水容量Wm?的面积FR,并以流域面积的相对值FRF表示,如图7-4-4。计算出等于及小于某一Wm?为流域中最大的点蓄水容量,FRF为小于、?的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值。图中Wmm等于Wm蓄水容量曲线的线型采用b次抛物线比较合适,即

???FRWm?1??1??W??? Fmm??b (7-4-1)

图7-4-4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图 7-4-5流域降雨总径流相关图 3.产流量计算公式

? 根据流域平均蓄水容量Wm的定义,可得

???WmWmm??Wm???1?dW? m?W??1?b0?mm???Wmmb (7-4-2)

? 流域蓄水量W,由图7-4-4,应为

b1?b?????WmWmma???1??1???? W????1?W???dWm?W???? 1?b?0?mm?mm????a? (7-4-3)

11

? 与流域蓄水量W相对应的纵坐标a为

?W????1??a?Wmm1??Wm???1?1?b?????? ?? (7-4-4)

在图7-4-4中,假设降雨开始时的流域蓄水量为W0?W,即图上的面积OABC。此时,若流域上降一有效平均雨深(P-E),图中矩形面积KBEN即为其总水量的体积,其中打点的面积ABED代表这次降雨所增加的流域蓄水量?W,即下渗损失。AD线的左边为蓄满的部分,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图上阴影面积KADN为产流量,即:

?时 ? 当a?P?E?WmmR?(P?E)??W?(P?E)?a?P?E?ab???Wm??1??W???dWmmm??1?b (7-4-5)

?a?P?E???(P?E)?(Wm?W)?Wm??1?W??mm???时 ? 当a?P?E?WmmR?(P?E)?(Wm?W)

(7-4-6)

?(或Wm)式中的两个参数b和Wmm,可用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优选。若假定不同的W0?W,

就可算出如图图7-4-5的降雨径流关系。

4. 流域蓄水量计算

产流计算过程中,需确定出各时段时段初的流域蓄水量。设一场暴雨起始流域蓄水量 为W0,时段末流域蓄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Wt??t?Wt?P?t?E?t?R?t

(7-4-7)

式中Wt、Wt??t为时段初、末流域蓄水量,(mm);P?t为时段内流域的面平均降雨量,(mm); R?t为时段内的产流量,(mm);E?t为时段内流域的蒸散发量,(mm)。式中的蒸散发量E?t,常采用以下三种模型进行计算。

⑴一层模型 该模型假定流域蒸散发量与流域蓄水量成正比,有:

E?t?Em?tWt Wm (7-4-8)

式中Em?t为时段内流域的蒸散发能力,(mm)。

一层模型没有考虑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中的分布情况。比如久旱之后,Wt已很小,若这时下了一些雨,这些雨实际上分布在表土,很容易蒸发,但按一层模型,由于Wt小,计算的蒸散发量很小,与实际不符。

⑵二层模型 该模型把流域蓄水容量Wm分为上下二层,WUm和WLm,Wm=WUm+

12

搜索更多关于: 产流计算 的文档
产流计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7f8343us7916095d3d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