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5-1 初损后损法产流量计算表
复习思考题
1.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大于下渗率f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T) 2.产流历时tc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与稳渗率fc相同。(F)
3.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取决于[d]
a、降雨强度 b、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c、降雨量 d、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4.当降雨满足初损后,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 a、雨强大于枝叶截留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大于填洼量 d、雨强大于蒸发量
第7.6节 流域汇流分析
内容提要
分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组成,揭示流域汇流的本质;运用等流时线的概念对地面汇流现象进行概化的描述,以帮助理解流域汇流计算基本原理;介绍了地下净雨汇流计算的简化方法。 学习要求
了解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组成,掌握等流时线汇流的分析方法和地下净雨汇流的计算方法。
7.6.1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组成
流域汇流是指,在流域各点产生的净雨,经过坡地和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形成径流的全过程。
同一时刻在流域各处形成的净雨距流域出口断面远近、流速不相同,所以不可能全部在同一时刻到达流域出口断面。但是,不同时刻在流域内不同地点产生的净雨,却可以在同一时刻流达流域的出口断面,如图7-6-1。
21
图7-6-1等流时面积分布示意图
1.基本概念及含义:
? 流域汇流时间?m:流域上最远点的净雨流到出口的历时。 ? 汇流时间τ:流域各点的地面净雨流达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 等流时面积dF(τ):同一时刻产生、且汇流时间相同的净雨,所组成的面积。 2.流量成因公式及汇流曲线
流域出口断面t时刻的流量Q(t),是各种不同的等流时面积上在t时刻到达出口断面的流量之和,即:
Q(t)??dQ(t)??i(t-?)dF(?)
00tt (7-6-1)
又因为等流时面积是汇流时间τ的函数,因此有dF(τ)=
Q(t)??i(t-?)0t?F???d?,则有流量成因公式:
???F???d? ?? (7-6-2)
式中,
?F????u???称为流域的汇流曲线,则有 ??Q(t)??i(t-?)0ttt?F???d???i(t-?)u(?)d???i(?)u(t-?)d?
??00 (7-6-3)
式(7-6-2)称为卷积公式。由此式可知,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取决于流域内的产流过程和汇流曲线。当已知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净雨过程,则汇流计算的关键就是确定流域的汇流曲线。
7.6.2等流时线及其在地面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1.基本概念及含义:
22
? 等流时线:流域上汇流时间τ相等点子的连线,如图7-6-2中标有1??、2??、…
的虚线(??为单位汇流时段长)。
? 等流时面积:两条相邻等流时线间的面积。 2. 等流时线在地面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等流时线概念,分析图7-6-2流域上不同净雨情况下所形成的出口断面地面径流过程。为计算上的方便,取计算时段?t等于汇流时段??,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⑴地面净雨历时等于一个汇流时段(Ts??t???)
流域上一次均匀净雨,历时Ts??t???,净雨深Rs,雨强is?Rs/?t。 ? 净雨开始t=0时,雨水尚未汇集到出口,此时流量为零,即
Q0?0
图7-6-2 某流域等流时线示意图
? 第1时段末t=1??时,最初降落在1??线上的净雨在向下流动过程中,沿途不
断地汇集F1上持续的净雨,当它到达出口时(t=1??),正好汇集了F1上沿途产生的地面净雨。此时的流量为
Q1?RsF1?isF1 ?t? 第2时段末t=2??时,最初降落在2??线上的净雨在向下流动过程中,沿途不
断地汇集F2上持续的净雨,当它到达1??线位置时,净雨停止,所以再继续向下运动中,将不继续汇集雨水。在第2时段末流量为
Q2?RsF2?isF2 ?t? 第3时段末t=3??时,与上面同样的道理,此时的流量为
23
Q3?RsF3?isF3 ?t? 第4时段末t=4??时,净雨最末时刻(t=1?t)降落在流域最远点的净雨,正好
流过出口,故此时流量为零。
Q4?0
⑵地面净雨历时多于一个汇流时段(ts?2?t) 流域上净雨历时Ts?3?t,雨强is1?Rs1RR,is2?s2,is3?s3,它们各自在流域?t?t?t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流量过程,可用与上面完全相同的方法求得,如表7-6-1所列和图7-6-3、图7-6-4所示。
表7-6-1 按等流时线原理计算地面径流过程示例(Ts??m)
图7-6-3 Ts<?m的部分汇流情况分析 图7-6-4 Ts=?m的全面汇流情况分析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