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附10套中考模拟卷)2019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word有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4 20:00: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60 98 x 4.9g

x=8g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6%。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A.潮涨潮落 B.云雾消失 C.冰川融化 D.形成酸雨

2.人们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 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大米 B.酒精 C.青菜 D.紫菜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氮气作食品保护气 B.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C.铁用于制作炊具 D.铝可制成用于包装的铝箔 4.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H3 B.H2 C.CO D.O2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食盐 B.纯碱 C.干冰 D.葡萄糖 6.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 B.机动车轮胎 C.不锈钢 D.青花瓷 7.在下列四种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KOH B.K2CO3 C.NH4H2PO4 D.Ca(NO3)2 8.联合国决定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9.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 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10.下列实验操作会使称量或测量得到的数值偏大的是 A.用砝码已生锈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B.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时刻度10mL C.称量时砝码已等于药品质量、游码未归零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 11.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制二氧化碳时,用药匙向试管中加大理石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过滤时,让悬浊液静置,先将上层清液引流入漏斗 D.用烧杯、烧瓶直接给液体加热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成原子 [++] B.电解水时,分子间空隙变大,液体变成气体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物质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13.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室外的咸菜缸不容易结冰,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生铁比纯铁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硝酸铵溶解吸热,熟石灰溶解放热

1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棉线和羊毛线;葡萄糖和蔗糖 B.淀粉、油脂都是碳、氢、氧元素组成,都属于糖类 C.维生素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需不断补充 D.大豆、花生遇到碘水变蓝 17.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B[Com] C D 鉴别的物质 铁和锌 食盐和纯碱 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实验方法及现象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滴加食醋,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18.下列各组物质,加水混合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单质的是 A.CuSO4(过量)、Fe B.Fe(过量)、CuO、H2SO4 C.HCl(过量)、Mg D.n(过量)、Cu(NO3)2、AgNO3 1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B C D[||] 20.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 A.4% B.12% C.20% D.2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18分)

21.(5分)生活离不开化学,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

物质 CaO固体 NaOH溶液 H2气体 KCl溶液 杂质 CaCO3固体 Ca(OH)2溶液 HCl气体 CuCl2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1)常州居民使用的管道气体燃料 ▲ ; (2)使用最多的调味品 ▲ ; (3)饼干食品中的干燥剂 ▲ ; (4)雪碧饮料中的酸 ▲ ; (5)配制波尔多液的碱 ▲ 。

22.(3分) 数字在化学式不同部位可表示不同的意义:①表示微粒的数目 ②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③表

示离子的电荷数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式中的“2”分别表示上述哪种含义?(填序号) SO4 ▲ 2NO3 ▲ CaCO3 ▲

23.(4分)请用“>”、“<”、“=”填空:

(1)导电性:酒精 ▲ 盐水; (2)含碳量:生铁 ▲ 钢; (3)溶液的pH:食醋 ▲ 苏打水;

(4)98g的H2SO4中的氧原子个数 ▲ 120g的CH2O中的氧原子个数

24.(6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1) )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发溶剂、 ▲ ;

(2) 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

(3) 10℃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到

40℃时,质量分数甲 ▲ 乙(填“>”、“<”、“=”);此时甲、乙、丙的溶液中,溶剂最多的是 ▲ ; (4)10℃时,将15g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1位小数)。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25.(7分)5月18日,气温32℃。我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化学、物理实验考查。

(1)化学实验考查一: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小芸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手握大试管,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观察到气泡,原因是 ▲ ,此时应 ▲ ,才能观察到气泡。

晓军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烧杯,开始收集二氧化碳,观察到点燃的火柴在集气瓶瓶口熄灭,然后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蜡烛没有熄灭,原因是 ▲ 。

(2)化学实验考查二:检验一包白色固体是铵盐还是碳酸盐,还是两者的混合物。小佳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 ,有大量气泡产生,用滴管吸取产生的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中有 ▲ (填离子符号)。小佳同学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 ▲ ,并加热,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 ▲ (填离子符号)。

26.(7分)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为棕红色粉末, D为黑色粉末,B是气体,C中只含两种元素,且C的溶液呈黄色,C溶液可以和D发生化合反应。“—”表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化,它们的关系如右图。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

(2)D转化为A的条件是 ▲ ,

生活中防止D发生以上转化的方法是 ▲ (写出一种即可) (3)写出:工业上A→D的方程式: ▲ ;

C和D反应的方程式: ▲ 。

27.(10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用硫酸亚铁废液(含少量硫酸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并进行如

示两物质可以液同时降温至分数最小的是 示。据图回答: 措施是加溶质、蒸

2--+2

(附10套中考模拟卷)2019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word有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9f60r4te6o2vt5lzj67d82u9zjlx00ii0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