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全面地了解父亲形象。
2、了解用细节刻画人物,围绕中心筛选材料的写作方法。 3、探讨作者情感,学着关心、尊重、理解老一辈人。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了解父亲形象,体悟一代人的艰辛与伟大。 教学难点:
了解父亲形象的悲剧色彩,思考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是5.20,让我们来静静聆听一个人的表白。 观看《父亲》MV
刘和刚的这曲《父亲》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正如歌中所唱“想想你的背影,我望到了坚韧;摸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千百年来,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台阶》去感受一位农民父亲的情怀。(板书“台阶”)
二踏上台阶,认识父亲。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李森祥,衢州人,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下面的齐读:
当时(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根据这一社会现实,作者写下了《台阶》一文。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本内容,认识了文中生字词。现在我们就踏上台阶,来认识这一位父亲。
师:1、文中的“我”家原来台阶有几级? 父亲总想造几级台阶? 父亲为什么要造九级台阶?
生:当地人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板书“受尊重”) 师:通过高台阶来获得地位、获得尊重这既是当地的风俗,也是父亲用毕生奋斗造起一栋新屋的动力。
师:2、父亲为造屋造台阶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板书画“台阶”) 生:捡砖、捡瓦、塞角票、砍柴、卖柴、捡卵石、编草鞋、搬砖、担泥、筹划材料、踏黄泥(板书“捡、编、砍、卖、塞、搬、担、踏)
师:父亲做这么多事情辛苦吗? 生:辛苦! (板书“辛苦”)
师:这些具体的事情,我们按照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准备造和造台阶两个过程。
师:3、我们先来赏析“准备造台阶”这部分(10-16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父亲辛苦的。老师也找到了这一段,大家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师:老师如果将红字去掉,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呢,请大家再齐读。 生齐读:“父亲的准备是漫长的。他从地里捡回砖,可能又捡进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钞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师:表达效果哪个更好?原文强调出了什么? 生:“日积月累,时间漫长,辛苦劳动,辛苦攒钱。”
师:请大家再从文章中找找可以说明父亲造台阶时间漫长的句子。
生:文中第16自然段直接写“准备漫长、准备了大半辈子”。第4自然段我在台阶上“蹦蹦跳”从一级到三级,说明我都长大了,过了十多年了。第23自然段,小凹凼深了,烟枪用旧了三根。第25自然段,我已经是大人了。等等。
师:4、父亲日积月累,经过漫长的辛苦终于可以造台阶了,那么造台阶的过程辛苦吗?请大家结合文章第18-24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说说父亲的辛苦。老师也找到了这三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生自由读: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师:这既是对父亲劳动场景的描写,对父亲外貌的描写,也属于细节描写。请大家说说,这些句子如何体现父亲的辛苦?说的时候大家可以抓关键词,或者赏析修辞。
生:“浮”写出了雾大,说明父亲起得早,很辛苦。第二句“头上的细雨”与前面雾大相呼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艰难地挑”写出了父亲的艰辛。第三句运用了比喻,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辛劳,汗水、露水颗粒之大。
三凝望台阶,了解父亲。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师:A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父亲是一个辛苦劳作,吃苦耐劳的农民。父亲这么辛苦,也要去造九级台阶,说明父亲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性格)
生:B父亲是个想获得尊重的、自尊、要强的人。 师:那年老的父亲还要强吗?要强体现在哪儿?
生:第22自然段,父亲跟我们一起去撬青石板,闪腰了还坚持抬。 第28自然段,父亲担水时闪到腰了,还粗暴地推开我。
师:粗暴什么意思? 生:粗鲁甚至有些暴力。
师:那父亲是个粗暴的人吗?以前父亲对我是怎样的?
生:第4自然段父亲告诫跳台阶会吃苦头。第19自然段父亲很轻地出门。第25自然段,父亲叮嘱要小心,水泥没有硬。第28自然段父亲不要我担水。看出了父亲对家人的关心爱护。粗鲁只是因为特别“要强”。
师:C父亲还是关心家人,爱护孩子的人!再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更全面地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D力气大、能干、节俭——第2自然段父亲“一下子”背三趟,“还没”觉得花太大力气。表现了其力气大和能干。“太可惜”是心里描写,体现了父亲的节俭。第17自然段、18自然段盖屋造台阶时候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踏黄泥。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的能干操劳。
E吃苦耐劳——第5自然段对父亲的脚、洗脚水的描写。作者用“裂、嵌、拖着、唿嗒唿嗒、用板刷刷”等动词和拟声词来着重描写父亲的脚,极其准确真实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脚的粗糙,写出其吃苦耐劳,不怕辛苦。“黄几几的洗脚水,积了沙的盆底”侧面写出了父亲的工作辛劳。第12自然段,父亲淌汗,顾不得揩。口语化的语言极富真实感,写出了父亲的辛勤劳作。第15自然段,父亲卖柴赚钱,破草鞋堆得高得超过台阶,侧面写出其工作强度之大,劳动辛苦。
F勤劳朴实——第5自然段父亲说的“洗干净的脚没着落”的话,是语言描写,表现了农民质朴忠厚的特质。第11自然段中列举了父亲一年的工作。这些时间都不能省去,写出了父亲一整年的辛劳。
G善良、憨厚、朴实、谦卑——第17自然段,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第21自然段,放鞭炮时,父亲两手没处放,驮着背,不挺胸,尴尬的笑。第27自然段,挪到最低级甚至门槛,因为坐高了跟人讲话不自在。这些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都真实写出了父亲当时的不适应和谦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