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教师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追求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参与指导了这次《走近名主持,感悟真人生》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是一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学科。
活动的确立就是来源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求知的欲望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究的热情。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对倪洪老师本人以及他的亲人、同事、好友的采访,从倪洪老师的童年逸事、成长经历、工作情况等情况逐步深入地了解了倪洪老师的成功之路。接着5个小组的同学都以各自的形式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他们还采用“名人轶事故事会”、“自拍录像”等形式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口语交际、人际交往能力得以增强。通过活动,学生通过感悟名人成长道路,认识到了自己与名人存在的差距,激发了起从小奋发向上的远大志向,进而以名人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为。
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去探究。活动过程和研究过程也是师生间交流合作的过程,了解他们心态和需要,协调家长、各课老师、社会等各方面关系,随时加以激励和引导。如在学生写出活动计划后再给予修改意见。对学生家长是否支持活动,学生去一些地方采访是否能得到配合,寻求相关学科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帮助。这些问题老师都采用“秘密行动”的方式,不留痕迹地帮助指导,使学生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正是有了适时、适度、适当指导,学生的能力才有所提高,收获也越来越大。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次活动中,强化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个
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活动中,由学生共同商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可以克服学生“自我中心”的倾向,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特别是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各自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确立了自身在集体中的角色,认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价值。指导老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如何协调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友好合作地开展活动,使他们逐步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并共享研究成果。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互补,更是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团结、友爱、互助的意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这次活动使我们看到了学生所投入的极大热情。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努力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跟他们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回顾这一阶段的从准备到交流和汇报,我们深深地被学生不懈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学生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独立查找资料、合作处理信息、运用现在多媒体技术等建构了知识、技能,发展了情感;而老师则进一步认识到少先队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更荣幸地成为了孩子们的大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