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乙 铁粉和银粉能分离 2AgNO1+Fe=Fe(NO1)2+2Ag (稀)盐酸(或稀硫酸) 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过滤 漏斗 FeCl2(或FeSO4) 用磁铁接触,看银粉是否被磁铁吸引或取少量固体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 【分析】
从甲和乙的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案均可得到银,但甲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铜不易除去,而乙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铁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而被除去。 【详解】
(2)①从甲和乙的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案均可得到银,但甲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铜不易除去,而乙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铁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而被除去故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原因是铁粉和银粉能分离,而铜粉和银粉不能分离或过量的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最后得不到纯净的银或过量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除去或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等,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e=Fe(NO3)2+2Ag。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应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1)实验方案中第一步是向定影液中加入金属铁,完全反应后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即可得到银和铁混合物和硝酸亚铁溶液,再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得到的溶液B即为FeCl2溶液(或FeSO4溶液)。
(4)可以采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或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方法。用磁铁接触,看银粉是否被磁铁吸引或取少量固体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放出。 【点睛】
铁粉和银粉能分离,而铜粉和银粉不能分离或过量的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最后得不到纯净的银或过量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除去或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 六、计算题
2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90:11:40 63.8% 18g 【解析】 【详解】
(1)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22:(5×16)=90:11:40;
15?12?100%≈63.8%;
15?12+22+5?1615?12?100%=18g。 (3)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8.2g×
15?12+22+5?16(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七、流程题
25.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反应方程式为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 (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解析:复分解反应 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除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NaCl+2H2O【解析】 【详解】
(1)步骤①反应方程式为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其基本反应类型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2)步骤②中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防止氯化钠不纯; (4)步骤④中反应是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氢气、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通电 2NaOH+ H2↑+ Cl2↑
通电 2NaOH+ H2↑+ Cl2↑。
八、综合题
26. (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H2SO4=MSO4+H2↑;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种情况。
解析:N>Fe>M 置换反应 Cu、Ag 3 【解析】 【详解】
根据⑴中三个方程式可以看出,都是置换反应,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即活泼金属能将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根据第一个方程式可知,活动性:M>H,根据第二个方程式可知,Fe>M,根据第三个方程式可知,N>Fe,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Fe>M。
⑵①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先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即硝酸银反应,若锌粉不过量,则一定有硝酸铜剩余,溶液呈现蓝色,若溶液无色,则硝酸铜无剩余,锌粉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锌粉过量,此时固体中一定有置换出来的银和铜,不一定有锌。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一种情况是锌粉和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成分为硝酸锌;一种情况为锌粉和硝酸银反应完,没有和硝酸铜反应完,此时滤液成分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物;最后一种情况为,锌粉没有和硝酸银反应完,此时滤液的成分为硝酸银、硝酸锌和硝酸铜的混合物。故有三种情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解析:D 【解析】 【详解】
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根据图中CaCO3、CaO、CO2这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比例变化,其中CaCO3增加,CaO、CO2减少,说明CaO、CO2是反应物,CaCO3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D。
2.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SO4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 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