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7:06: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

题(含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40 分) 1.互为同位素的微粒是

A. H2 与 D2 B. 氧气与臭氧 C. 35Cl 与 37Cl D. CO 与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

【详解】A项、H2和D2属于氢气的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

B项、O3和O2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项、Cl 与Cl都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 D项、CO 与 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断,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 2.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 质子 B. 中子数 C. 质子和中子 D. 质量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A错误;

B项、当质子数相同时,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核素,单独中子数不能决定核素种类,故B错误; C、决定原子种类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故C正确;

D、原子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但原子种类不变,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3.关于1735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子数为 17 B. 电子数为 17 C. 中子数为 17 D. 质量数为 35

- 1 -

35

37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17Cl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5,中子数=35-17=18,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7,C错误。 故选C。

4.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 N4,有关 N4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 是 N2 的同素异形体 B. N4 是 N2 的同位素

C. 相同质量的 N4 和 N2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1:2 D. N4 的摩尔质量是 56g 【答案】A 【解析】

N4与N2是氮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同位素研究对象为原子,与

是氮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关系,B错误;N4与N2

含原子个数, D错误;正确

35

均由N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N原子数目相等,相同质量的比为选项A。

,C错误;1mol N4的质量为

,而

的摩尔质量是

点睛: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等。 5.可以用电子式:

表示的微粒是

3+

2-

A. He B. Ne C. Al D. O 【答案】B 【解析】

【详解】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电子式的表示

- 2 -

方法是解题关键。

6.下列微粒中其 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的是 A. K B. Mg C. Ca D. 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M层电子数为x,则K 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8,由K 层和 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L 层和 M 层之和可得2+8=8+x,解得x=2,该微粒为Mg,故选B。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02×1023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 1mol12C 的质量是 12g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

D. 1molO2 含有 6.02×1023 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故A正确; B项、1molC的质量是1mol×12g/mol=12g,故B正确; C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为mol—1,故C正确;

D项、氧原子物质的量为氧气2倍,1mol O2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8.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 1 mol H2 B. 0.5molNH3

C. 6.02×1023个的CH4分子 D. 0.3molH3PO4 【答案】C 【解析】

含氢原子数最多即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多,1 mol H2含2 mol H;0.5mol NH3含1.5mol H;6.02×10个的CH4分子含4 mol H;0.3mol H3PO4含0.9 mol H;所以正确选项为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 B. 氯化钠的分子式为 NaCl C. 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可以导电

- 3 -

2312

D. 离子化合物溶解时,离子键不受破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受热熔化和溶解时,破坏离子键,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来离子,能导电。

【详解】A项、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故A错误;

B项、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化学式(或实验式)为 NaCl,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

C项、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可以导电,故C正确;

D项、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生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要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判断离子化合物是解答关键。 10.下列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B.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 得到电子的元素,其化合价升高 D. 通常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还原剂是失电子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详解】A项、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即被还原的物质是氧化剂,故A错误; B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故B正确; C项、反应中得到电子的元素,其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 D项、某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故D错误。

- 4 -

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i3o8f88w8az813jgo32teb88j4b1005r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