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赏析示例六国论 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09: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师说】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赏析示例六国论 Word版含答案.doc

赏析示例 六国论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丧?①六国互.A.??②盖失强援?. 互:交互、相继盖:因为 ?嬴而不助五国也?①与.?B.?②暴秦之欲无厌?. 与:亲附、亲近厌:讨厌

?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灭?②终继五国迁. ?之?①此言得.D.??②苟以天下之大?. 判:确定,断定迁:改变 得:适宜、得当苟:如果 【解析】 厌:满足。 【答案】 B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也相同

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不同 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相同 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也不同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有人。②副词,或许。③结构助词,用于后置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状语后置。④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土地”。

【答案】 D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解析】 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③可谓智力孤危 .. ④思厥先祖父 ..

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A.③④ B.①⑥ C.②⑤ D.①⑤

【解析】 ①颠覆:推翻,摧毁,灭亡。⑤胜负:胜利和失败。存亡:存续和灭亡。这些词的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②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③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④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⑥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答案】 D

5.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后秦击赵者再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举以予人 D.苟以天下之大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C.省略句。D.定语后置句。 【答案】 A

6.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

D.本文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

【解析】 “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答案】 B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2016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赏析示例六国论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ipa4981o4ddq3430jm4g4gh0kze500ye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