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现在有一瓶水和一瓶酒精,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3:4,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酒精的密度为0.8g/cm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5:3
B.16:15
C.15:16
D.3:5
2.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关于木棒所成实像,判定正确的是( )
A.B端变大,A端变小 B.B端变小,A端变大 C.两端都变大 D.两端都变小
4.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5.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6.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7.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8.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
B.都是38.5℃
C.都是39.5℃ D.38.5℃、39.5℃
9.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钢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B.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乙波形图 C.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D.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10.元旦晚会上,小琳演奏了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下列有关古筝演奏说法错误的是 A.拨动琴弦,琴弦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B.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琴弦停止振动,琴弦停止发声 D.古筝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中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调节横梁平衡时,在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测量过程中,天平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乙,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g.若在月球表面上用天平测同一块金属的质量,则读数跟在学校实验室的读数相比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夏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_____的原理形成的;小青同学由于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青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他应佩戴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13.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米,像高______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越剧烈.
15.如图所示,超声波型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
16.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是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________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如果衔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就能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500mL,内有0.2kg的水.请你帮乌鸦计算:
⑴瓶内水的体积是多少?
⑵使水到达瓶口,要放入的石块质量是多少.(石块密度为2.6×103kg/m3)
1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A的质量,当把物体放到天平左盘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平衡,再将该物体放到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 请将物体A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在表一内: 表一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A ____ ____ B 14.6 5.4 C 21.6 8.0 〔2)按照上两步骤,小明继续测量了2个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的坐标纸上描点,作出图像,观察图像并得出结论:______. (___________)
20.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
(1)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这说明在提出猜想时,不是随意乱猜,而是要_____。
(2)要验证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我们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 (3)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_____(虚/实)像。 22.小凡同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 °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如图3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瓶或烧瓶、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图所示: (1)将瓶口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
(2)对烧瓶加热,密封瓶盖与瓶口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听到的两次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