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认真,质朴之中包含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 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课后反思: 七、分课时教案 设计思路: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我的增减: 课题:27、乌塔 主备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