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洋洋不小心划破手臂,暗红色的血液汩汩地流出,你认为应( ) A.在受伤处的近心端止血 B.在受伤处的远心端止血 C.在受伤处的两端止血 D.可自然止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某人手臂受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在受伤处的远心端止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止血的方法。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止血的方法。2.为了预防传染病,要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这种通过预防接种保护儿童的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预防传染病,要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这种通过预防接种保护儿童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点睛】
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解题的关键。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缝衣时手指偶然被针刺到,反射活动如
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④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 D.该反射的传导路线⑤→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正确;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错误;②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所以④是传出神经,C错误;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该反射的传导路线是 ①→②→③→④→⑤,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不能死记硬背。 4.家鸽的生殖发育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卵生②胎生③体内受精④体外受精⑤卵外有卵壳保护⑥有孵卵、育雏行为 A.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鸟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
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故③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⑤⑥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鸟类是体内受精,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相比,提高了受精率。 5.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答案】A 【解析】
题目考查社会行为的特征,狒狒的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而青蛙、鼠妇和苍蝇只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群体,没有形成组织,各成员之间没有分工合作的关系,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名师点拨: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6.父母生育了我们,呵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边移动边分裂形成胚泡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着床,此过程成为怀孕。胚泡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即280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就叫做分娩。 【详解】
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A正确;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B错误;胚胎发育的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黄,而后期则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怀孕到40周左右即280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就叫做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对于母亲来说,分娩常常伴随着阵痛,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
7.某果园的苹果树大都产量较低、果实品质欠佳,若要尽快更新为优质苹果树,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你认为最好应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 )
B.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内形成受精卵 D.母亲分娩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
A.果枝扦插 B.果枝嫁接 C.种子繁殖 D.全部换栽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 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苹果、桃等果木的繁殖常采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可以帮助尽快的更新果木的品种。8.下列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象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 ① B.③ ① C.② ④ D.③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是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而形成的,由此入手分析其矫正方法。 【详解】
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②图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是正常眼;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 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①图。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④。【点睛】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小玉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组织切片,她判断该生物是动物。她的判断依据应该是( )。 A.该组织细胞没有细胞壁 B.该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 C.该组织细胞没有线粒体 D.该组织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该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位如根、动物的细胞都没有叶绿体,因此只有该依据不能判断是动物细胞,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组织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既不是植物细胞也不是细菌与真菌因为它们都有细胞壁,而是动物的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