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u、CuO、CuSO4 B.CO、CO2、H2CO3 C.CaCO3、CaO、Ca(OH)2 D.NaOH、Na2CO3、Na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CuO,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与铁反应生成Cu,不符合题意;
B、CO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H2CO3不能生成CO,符合题意;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不符合题意;
D、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Na2SO4,Na2S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NaOH,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等,不符合题意;
B、氧化反应包括燃烧、化学性爆炸、缓慢氧化等,轮胎充气等发生的爆炸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包括酒精,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钙元素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3.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A.Si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 4.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 ) A.粮食发酵 【答案】A 【解析】
B.切割玻璃
C.湿衣晒干
D.粉碎废纸
高温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C.CO2
D.Na2CO3
B.CO
【详解】
A、粮食发酵有酒精等新的物质产生,正确;
B、切割玻璃只是改变了玻璃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C、湿衣晒干只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D、粉粹废纸只是改变了纸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故选A。
5.S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设: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 X+(-2)×2=0求得X=+4.故选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6.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A.铁+稀盐酸 B.铜+稀盐酸 C.银+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A证明金属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故选C。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2
C.-1
D.-2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
8.如图所示的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X中应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CO2和H2O,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两种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44:18×2=11:9,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9.工业中合成SO3的反应:2SO2+O2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两种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22:9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根据图
加热2SO3。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投入 SO2、O2、SO3、
V2O5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 g)如下表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t1 t2 甲 100 60 乙 5 55 丙 80 a 丁 5 b t3 40 c d 5 A.丁物质一定是V2O5 B.d=15 C.丙物质是O2 D.t3时,生成乙75g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丁物质在t1和t3时刻的质量都是5g,所以b=5g,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2SO2+O2可知,一定是催化剂V2O5,故A正确;
B、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乙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气,从t1到t2时刻,甲物质减少了40,乙物质增加了5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质减少了50-40=10,从t1到t3时刻,甲物质减少了60,所以丙物质应该减少
加热2SO3
10g?60g=15g,d=80-15=65,故B错误; 40gC、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乙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气,从t1到t2时刻,甲物质减少了40,乙物质增加了5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质减少了50-40=10,由2SO2+O2
加热2SO3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28:32=4:1,所以丙物质是O2,故C正确;
D、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d=6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100+5+80+5-40-65-5=80,t3时,生成乙的质量=80g-5g=75g,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0. 小静提出“我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静同学的过程是设计实验来验证该金属是铁还是铝,故该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 11.2017 年是水污染治理产业“大年”,下列行为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A.定期清理河面漂浮垃圾
B.设计实验
C.操作实验
D.得出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