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3 9:51: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读曹禺对中国现代剧的贡献

“最有理由活着的死了,最不愿意活的偏偏活着”。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在《雷雨》出现之前,因为话剧艺术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难做的一种,因而它比“五四”以来的其他文学样式发展的缓慢,真正的现实主义剧作很少。《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杰出的多幕剧,是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悲剧,它是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从此以后,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才真正植根于中国土壤,并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传统的研究总是从阶级论、阶级分析的角度解读曹禺戏剧的思想内涵,并且完全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评价他的剧作,这就导致了对曹禺戏剧的误读,自从曹禺戏剧诞生以来,人们就把他的《雷雨》《日出》看作家庭问题剧、社会问题剧,它们暴露封建家庭的罪恶,暴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暴露社会的黑暗,??而把曹禺对人类命运问题的探索统统看作是其作品的局限,是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加以批评。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曹禺戏剧的主题内涵?

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曹禺戏剧的社会性、现实性、批判性因素。不管作者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他的作品的倾向性是鲜明的,现实批判性是强烈的。《雷雨》对资产阶级人物周朴园的罪恶的暴露、对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的暴露,《日出》对资产阶级糜烂生活的暴露、对上流社会的批判、对下层社会的不幸的展示,《原野》、《北京人》??都是真实的,是现实存在。

但是,在《〈雷雨〉序》中,作者作过明确的说明:在开始创作《雷雨》时,“并没有显明的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使)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情绪),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象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

这段阐释可以看出,社会批判并不是《雷雨》最初的或唯一的创作主旨,而是作品出现之后,人们按照特定的时代戏剧规范对它进行阐释的结果。(倒是“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这句话对我们理解《雷雨》的主题内涵至关重要,但在这里先不作解释。)

这就是说,读曹禺的剧作,我们不能只接受其表层所显示出的现实批判性,由作者的阐释,我们应当认识到曹禺剧作的超前性,认识其超出了时代接受水平的非写实性、非戏剧性因素和作者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个人创造。即:透过他的戏剧的现实悲剧性,我们还应当认识其对人的生存困境、生命形态的深入探索确切地说,《雷雨》的主题内涵应该有两层:

一是,从家庭内部关系暴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反映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压迫和摧残——反封建意义。

二是,对人类的命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示人的生存困境、探索人生之谜。曹禺剧作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并试图解开人生之谜。他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命运三部曲”。在这三部作品中,他反复展示着这样一对矛盾: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和人对命运的无尽抗争,也就是命运的难以把握和人类渴求把握命运之间的矛盾。

那么,人类到底怎样来拯救自己,以避免自身的悲剧?这是曹禺要通过戏剧创作启示人们的一个最根本性问题。

(三)《雷雨》的戏剧艺术 1、戏剧冲突紧张剧烈,且高度集中

正剧一开场,周公馆已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被揭开,违逆伦理的荒唐行为被点破,30年的假面具被摘掉,一幕雷雨式的大悲剧终于发生了。《雷雨》的整个剧情都处在一种紧张剧烈的氛围中,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的情绪随剧情的起伏而波动,共同体验人物的情感。尘埃落定,人们不禁会发现,剧中的一切矛盾冲突,一切悲剧,无一不和周朴园联系着,他是这场大悲剧的制造者。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这一个焦点,使整个剧情紧凑而集中。

2、戏剧结构独具匠心

《雷雨》的结构是纵向的,是一种“回溯式”戏剧结构,这种结构是古希腊悲剧家常用的结构模式,易卜生将其发展到极致。 《雷雨》的整个剧情发生的时间,是从上午到午夜两点悲剧发生,仅有一天的时间;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但作者所

要表现的内容却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的矛盾冲突,或者说是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追述的手法,将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井然有序地安排到舞台所限定的时空之内,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但高度集中。

3、《雷雨》的戏剧语言是话剧艺术的典范

在《雷雨》问世之前,话剧创作多数用书面语言,有的生硬死板,有的文白掺杂,还有的带有严重的欧化倾向,使这种本来就让中国观众感到陌生的外来艺术更不容易接受。《雷雨》完全克服了这些弊端,使作品的语言具有民族化、口语化特点。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动作化;有丰富的潜台词。

曹禺第一次成功地把西方悲剧观念及艺术手段有选择地引进本土,并加以民族化的改造,使之中国化,从而使中国戏剧走上了与世界戏剧同步的现代化道路;曹禺成功地创造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结合浪漫主义及多种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一体的戏剧表现手法,实现了戏剧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突破;曹禺第一次成功地尝试了话剧多维结构模式的探索,使中国话剧在结构艺术上呈多姿多彩的健康发展格局。曹禺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他的中国戏剧文学创作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发展了中国的悲剧艺术。中国古典悲剧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但是,古典悲剧把惩恶扬善作为自己的目的,把道德说教作为基本的手段,为了宣扬既定的伦理而往往不惜牺牲真实,因此,在传统的悲剧之中,善恶之争常常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理想的胜利而告终,从而导致大团圆或大报仇的结局,这样,作品常常缺乏对于真实的独特探索,也缺少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另一方面,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悲剧的原因大多是外在的(如坏人的作恶等等),对于人物的灵魂深处的悲剧性缺乏深入探讨,曹禺的剧作以一种直面生活真实的精神去表现生活的悲剧,不仅通过不可避免的毁灭去展示震撼人心的真实,而且力图揭示出悲剧的必然性,使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悲剧人物内在的精神根源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同时,曹禺的悲剧大多以普通人作为自己的主人公,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情感都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他们的悲剧所体现的不是西方悲剧那种悲壮的崇高美,而是一种深沉忧愤而又缠绵的美,这种悲剧美,在精神上又与中国古典戏剧有着相通之处。

曹禺的剧作打破了现代话剧创作的徘徊局面。话剧是一门舶来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在中国的历史比较短暂,所积累的艺

术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现代话剧一直处于徘徊阶段。曹禺在吸收了此前这个现代话剧积累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了人们对于戏剧文学创作的期待,以一系列的剧作突破了话剧的徘徊局面,不仅为中国现代话剧带来了真实深刻的人物形象、尖锐剧烈的戏剧冲突、严谨自然的戏剧结构以及优美生动的戏剧语言,以独特的艺术成就满足了话剧对于人物、冲突、结构和语言的要求,并在吸收西方戏剧影响的同时,体现了民族的特点,从而为中国现代话剧赢得了大量的观众,使话剧在中国真正地扎下根来。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ul3948tm86wqu5qu3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