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度数.
【解答】解:∵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7,24,25, ∴7+24=25,
∴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最大角为90°. ∴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90度.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15.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C=150°,则∠CDE的度数是 165° .
2
2
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得∠CDE的度数.
【解答】解:∵AB∥CD,∠C=150°, ∴∠ABC=30°, ∵BE平分∠ABC, ∴∠DBC=15°,
∵∠CDE是△BCD的外角,
∴∠CDE=∠C+∠DBC=150°+15°=165°. 故答案为:16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6.(2012?淮安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入的x的值为,则输出的函数值为 .
第17页(共32页)
【考点】函数值. 【专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输入的x的值按照第三个函数解析式进行运算,然后把自变量x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2<<4,
∴输入x的值为后按照第三个函数解析式y=进行计算,
∴输出的函数值y==.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求解,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输入的自变量的值,确定出选择使用的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7.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为2+3a和5﹣5a,则这个数是 72.25 . 【考点】平方根.
【分析】由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得:2+3a+5﹣5a=0,解得a的值,然后求得这两个平方根,最后可求得这个数.
【解答】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3a+5﹣5a=0. 解得:a=3.5. ∴2+3a=2+3×3.5=8.5. ∵(8.5)2=72.25,
第18页(共32页)
∴这个数是72.25. 故答案为:72.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在△ABC中,AB=AC=8,BC=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垂足为点D,连接BE,则△BEC的周长为 14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然后求出△BEC周长=AC+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AC=AB,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BEC周长=BE+CE+BC=AE+CE+BC=AC+BC, ∵AC=AB=8,BC=6, ∴△BEC周长=8+6=14.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点E在AD上,AE=2DE,若△ABE的面积是4,则△ABC的面积是 12 .
第19页(共32页)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ABD与△ABE是同高的两个三角形;△ABD与△ADC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 【解答】解:∵AE=2DE, ∴AD=3DE,
∴S△ABE:S△ABD=AE:AD=2DE:3DE=2:3. 又∵△ABE的面积是4, ∴S△ABD=6.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BD=CD,
∴S△ABD:S△ADC=BD:CD=1:1, ∴S△ADC=S△ABD=6,
∴S△ABC=S△ADC+S△ABD=6+6=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利用这个结论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20.如图,等腰△ABC中,AB=AC,P为其底角平分线的交点,将△BCP沿CP折叠,使B点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D处,若DA=DP,则∠A的度数为 36°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得点P是△ABC的内心,连接AP,则AP平分∠BAC,设∠A=2x,分别表示出∠PBC,∠PCD,在△APD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得出x的值,继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连接AP,
第20页(共3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