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5 7:2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桃花源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体会“桃花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第四自然段: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第五自然段: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结构梳理

四、深入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3、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环境?

5、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7、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8、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9、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作者为什么把开头和结尾写得很简略,而把中间部分写得很详细?

12、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理想?

五、写法借鉴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

答 案

学习过程:

一、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第四自然段: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 渔人)出了桃花源以后,找到 他的船,就顺着 旧路(回去),(沿途)处处做了记号。到了武陵郡,(渔人)去拜访太守,报告了在桃花源中的经历。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第五自然段: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他)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结构梳理

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三、深入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和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5xi7otgt8uhsm07tfq670et7c26i0175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