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
01 考核目标和要求
近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正式公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实施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那么2019年高考,与往年相比,高考的考查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为大家权威解读2019年考试大纲,希望对教师教学和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
三、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的,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四、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五、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
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六、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其他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
02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考向一 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已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9 C.5 【答案】A 【解析】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B.8 D.4
,则A,所以共有9个元素,选A.
【名师点睛】求集合的基本运算时,要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这是正确求解集合运算的两个先决条件.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考向二 集合的基本运算
样题2(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集合A.?0?
,B.?1?
,则AB?
2? C.?1,【答案】C 【解析】易得集合样题3 设集合A??1,2,4?,A.?1,?3? C.?1,3? 【答案】C
,所以
1,2?D.?0,
,故选C.
.若AB??1?,则B?
B.?1,0? D.?1,5?
【名师点睛】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