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 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下图,回答 下列各题。
11. 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 新疆
B. 西藏
C. 山西
D. 河北
12. 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C. 自然灾害小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只有西藏自治区人均生态承载力超过了人均生态足迹,所以没有生态赤字的是西藏,选择B。 【12题详解】
西藏处于高寒地区,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弱,A错;人口密度小,B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少 ,C错;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差,D错。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资源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第Ⅱ卷 (综合题 共52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B. 人口密度小
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 5 -
材料二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较低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解析】
(1)从材料一可看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材料三可看出,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从材料二可看出,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
(2)从材料四中可看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
- 6 -
的(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区的有利影响是,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主要有,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14.读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这三种自然带分布体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2)分析④所处地形区的形成原因。
(3)从气压带风带方面,分析自然带②和③分布区夏季降水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4)说出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答案】(1)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受挤压隆起形成山脉 (3)自然带②所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量少;自然带③所在地区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多 (4)对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受离岸风的影响,沿岸表层海水减少,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了(秘鲁)渔场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①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②地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别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三种自然带呈现南北方向的更替,应该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④地处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它是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褶皱山脉。
- 7 -
(3)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地区夏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
(4)图中的洋流是秘鲁寒流,它对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该寒流是因离岸的东南信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动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15.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在该城市建设一个微电子工业基地,最适合布局在A~E地之间的 地,理由是 。 (2)计划在B、D、E、F中选择一处作为钢铁厂的建设用地, 地最理想,理由是 。 (3)把化工厂布局在该城市的B地是否合理,为什么?
(4)该城市的自来水厂和纺织厂分别适合布局在图中的 地和 地。
【答案】(1)C 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C地远离城区和铁路交通线,且背靠山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2)D 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该地又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镇的大气污染较轻。
(3)合理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较轻。 (4)E A 【解析】
试题分析:(1)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 C地远离城区和铁路交通线,且背靠山地,根据图中的风向和河流流向,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所以选择C处。
(2) 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该地又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镇的环境污染较轻。距水源较近且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少。所以在D处。
(3)根据图中的风向和河流流向,B地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