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精选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能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多位数各数位的名称,初步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4.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3)。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4)。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4. 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大小。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精选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6)。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测或测量物体的质量。
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7、例8)。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9)。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19)。
(二)测量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0)。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11)。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2)。
(三)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3)。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4)。 3.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四)图形与位置
1.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5)。
精选
三、统计与概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16)。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17、例21)。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看例18、例21)。
四、综合与实践
1. 通过操作活动等,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 在操作活动中,知道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步骤。
3. 经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
(参见例19、例20、例21)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2)。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3)。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7. 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包括带分数和假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参见例24)。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
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