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附录2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描述12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0:50: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附录2: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描述(12门)

简 表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仿真 信号检测与转换技术 电机与拖动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运动 (电机) 控制技术 自动化仪表 过程控制 代号 ACT MCT MCP PGB CCT CSS SDT MCP PET MCT AUI PCS 教学时数 (不含选修) 48 48 56 48 48 22 32 48 48 48 32 40 8 4 16 10 8 10 8 8 8 8 6 8 实验时数

核心课程描述

2.1 自动控制原理 (ACT)

2.1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非线性) ( ACT ) 填写说明 本课程是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原理等后续课 程的基础,为控制系统提供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性能 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单变量线性定常连 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块图和信号流图等概述 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稳定性、瞬态性能、稳态性能的时域分析;频域法和根轨迹法;系统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校正的基本方法;简单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的描述函数法及相平面法。 先修课程 1.复变函数 2.模拟电子学 3.电路原理 (理论时数+实验时数)(48+8)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基本控制方式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块图和信号流图 3 时域分析法:稳定性、瞬态性能、稳态性能分析 4 根轨迹法 5 频域分析法:对数坐标图和极坐标图 6 系统校正的设计方法:串联校正 7 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 8 利用Matlab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学时数 教学大纲 涵盖知识单元 CCT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 CCT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核心) CCT 3 时域分析法(核心) CCT 4 根轨迹法(核心) CCT 5 频域分析法(核心) CCT 6 系统校正的设计方法(核心) CCT 8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选修) CCT 9 利用Matlab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选修) 说 明

2.2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MCT)

2.2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 MCT) 填写说明 本课程从线性空间理论出发,建立现代控制理论 概述 基础的基本概念,阐述基本原理和算法;适当引入控 制理论中发展的新概念和本科生能理解的新方法。主要介绍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等。本课程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现代控制理论创造条件。 先修课程 学时数 教学大纲 1.自动控制原理 2.线性代数 (理论时数+实验时数) (48+4) 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建立、转换、标准型 2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状态方程的解 3 系统的能控性 4 系统的能观测性 5 系统的稳定性:BIBO稳定性、渐近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 6 传递函数的实现:最小实现与实现方法 (选修) 7 状态反馈极点配置 8 状态观测器设计:全维观测器和降维观测器 9 其它可选内容:解耦控制、Lyapunov函数的选择方法、最优控制、最优估计及滤波等。(选修) 10 利用MATLAB进行状态方程求解、能控能观性分析以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设计。 LST2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核心) LST3 稳定性(核心) LST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核心) LST5 最小实现 (核心) LST6 反馈控制(核心) LST7 状态观测器 (核心) 实验: 状态反馈、观测器及观测器-状态反馈系统实验 涵盖知识单元 LST1 线性系统数学描述(核心) OPC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选修) (OEF1,OEF2,OEF3;SID1,SID2——选修) 说 明

有条件时(最好)能运用Matlab和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和仿真。 2.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MCP)

2.3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MCP) 本课程紧密结合电气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 概述 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 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等,Intelx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 使学生掌握微机的中断结构,串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方法,DMA控制器的工作过程,计数器/定时器的结构和应用,最后要求掌握A/D、D/A的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锻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 填写说明 先修课程 1.电路; 2.模拟电子线路; 3.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 理论时数+实验时数 (56+16) 学时数 教学大纲 1 微机工作过程、多处理机系统、X86处理器结构、 时序分析; 2 Intel x86的寻址方式,Intel x86数据传送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串和移位指令; 3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运算符、表达式、汇编语言程序汇编步骤;伪指令、宏、简单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和子程序设计; 4 存储器的分类和系统结构、读写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器芯片扩展及其与CPU的连接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5 I/O接口的作用以及与系统的连接、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串行通信接口、通信规程和通信标准、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8251A; 6 DMA概述、8237编程结构与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和内部寄存器、8237A的编程和应用;Intel8253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编程及应用; 7 程序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Intel x86微处理器实模式下的中断操作,8259A的结构及主要功能、8259A的编程; 8 总线标准与总线体系结构、总线控制方法、EISA总线、VESA总线、PCI总线、AGP总线; 9 采样和量化、A/D的工作原理、A/D的性能参数和术语、A/D芯片及其与CPU接口(ADC0809及接口设计),D/A转换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参数和术

搜索更多关于: 附录2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描述12门 的文档
附录2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描述12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hd18t24t48fsc2a7r62i4cx3q5hp00q5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