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
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集中系数和区位商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
·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 ·式中:
·C为集中系数;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城市的人口数;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
·式中:Q为区位熵;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 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 ·具有较高的收入需求弹性 ·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
·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
·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没有标准的条规,只有一些经验借鉴。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侧重点 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举例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1999年,杭州市国内生
可编辑
-------------精选文档-----------------
产总值达122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8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尽管杭州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在杭州市的国民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1999年,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为8.0:51.4:40.6。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新形势下,杭州市工业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趋缓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因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来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杭州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8、房地产业能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产业?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
? 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收入需求弹性大。 ? 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和区位熵。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摘 要:鉴于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收入弹性大的特点,以及在现实条件下,市场需求大的状况,西部大开发为促进西部经济腾飞,实现与全国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把房地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通过其诱发作用,带动西部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关联性;联系效应
西部大开发是政治取向,也是经济取向,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给西部的各行各业,包括房地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房地产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集开发、经营、装修、服务,维修、物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由于其特有的产业特征,以及市场潜在需求大的现状,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对西部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拉动作用。
一、房地产业成为西部主导产业的三大理由
德国著名经济学赫尔希曼(Albert.0tto. Hirschman)从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出发,主张发展中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不平衡增长”,即有重点地扶持某些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点。
可编辑
-------------精选文档-----------------
把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放到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也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西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要素的“瓶颈”,其中最难以突破的就是资金,要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也即战略产业,再通过其聚集作用和乘数效应,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与我国几年来一直倡导的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主导产业的确立,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尽可能地选择那些需求收入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性强,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产业作为重点来培育。笔者认为,房地产业具备以上条件,有理由也应该能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导产业。
(一)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赫尔希曼认为,考察一个产业能否成为地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要看该产业“联系效应”的大小。其基本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稀缺性生产要素的“瓶颈”,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再通过其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赫尔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包括“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主导产业对吸收其产出的下游产业的波及和影响,常用影响力系数来表示,而后者则是指主导产业对向其投入的上游产业的连带作用,常用感应度系数来表示。这两个系数是通过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来量化的,在此基础上,把二者相加除以2,就得到某项产业的波及效果系数,也即带动系数。通常,带动系数大于1的为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较大,反之,则较小。由相关人士计算得出的国际上通用的住宅业的带动系数为1.34,大于1,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显然不容忽视。
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也都进一步证明,房地产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缺的重要部门。
(三)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编辑
-------------精选文档-----------------
1.住宅类
西部地区的人均居住面积相对落后于全国水平,以1999年的数据为参考,全国水平为人均 9.78平方米,而西部为9.43,即使不考虑人口的增长,按目前西部2.9亿人计算,并且每平方米居住面积折合2平方米建筑面积,要达到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的“城镇住宅建设十年规划”中提出的2010年人均13平方米的目标,需建筑住宅约2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建2.1亿平方米,住宅增长的空间不小。另外,发达国家的家庭住宅支出一般为总消费支出的15—20%,又以1999年为例,全国的家庭住宅消费支出为9.8%,西部地区的住宅消费支出比重还要低,仅为 8%,要按建设部预测的到2005年个人住房消费占总消费的15%的比重,也即一般情况下住宅发展的成熟水平,即使房地产业按年均8%的速度增长,也要经过8年多的时间,因此,房地产业至少可以在今后8年的时间内保持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带动性作用。
可见,无论是从绝对量上看,还是从相对值上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住宅消费的提升空间都是相当大的,西部地区为数不少的个人存款,只要政策引导得当,完全有可能把住宅需求由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2.非住宅类
外地,外国企业为了更好在西部市场发展业务,扩大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在西部建立自己的代理和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办公所需商业用房,员工所需公寓都将大大超过从前;另外就是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新校区开拓规划项目,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的建设工程,这些都拓宽了房地产企业的业务范围。
总之,住宅消费孕育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加快培育住宅市场,完全有可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兴奋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培育房地产业成为西部地区主导性产业的四大举措 (一)加大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