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胞: 晶胞是能代表晶格中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2、同素异构转变: 固态金属的晶格结构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3、固溶强化: 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4、钢的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5、调质处理: 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1、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2、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3、相: 在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且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4、回火脆性:在某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冲击韧性会出现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5、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1、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载荷下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2、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一种与某一组元晶格相同,并包含其它组元的合金固相,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3、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
4、钢的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5、表面淬火:仅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然后迅速冷却,不改变心部组织的淬火方法。
1、热处理:指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2、再结晶:冷变形的金属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内应力、强度和硬度显著下降,塑性显著增加这样的过程。
3、合金:将一种金属同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弥散强化:当金属化合物以极小的粒子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能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其塑性、韧性降低不多的现象。
5、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1.晶体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造成晶体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同的现象。
2.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冷速较快时,形成在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3.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慢冷(炉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珠光体: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片层状机械混合物。 5.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后(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致密度: 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2、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相邻两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发生相对的滑动。 4、残余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冷至室温或Mf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5、钢的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3、加工硬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4、淬火: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以>Vk的速度快冷,使过冷A转变成M的热处理工艺。
5、铸铁的孕育处理: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孕育剂,促进石墨化,细化石墨,以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
1、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
3、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一种与某一组元晶格相同,并包含其它组元的合金固相,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4、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表面淬火:仅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然后迅速冷却,不改变心部组织的淬火方法。
4、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慢冷(炉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钢的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细晶强化: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愈好的现象。 3、过冷奥氏体:当奥氏体冷至临界点以下,尚未开始转变的不稳定的奥氏体。 5、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2、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4、热脆性 钢中FeS与Fe 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体(在A晶界上)在锻压时熔化而导致钢材沿晶界开裂的现象。
5、回火脆性:在某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冲击韧性会出现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1、晶体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造成晶体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同的现象。
2、加工硬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4、冷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
5、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慢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4、正火: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2、奥氏体:碳溶解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弥散强化:当金属化合物以极小的粒子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能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其塑性、韧性降低不多的现象。
1、晶体: 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规则作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的固态物质。 2、合金:将一种金属同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一种与某一组元晶格相同,并包含其它组元的合金固相,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1、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载荷下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3、同素异构转变: 固态金属的晶格结构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1合金:将一种金属同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结晶:液态金属冷却到凝固温度时,原子由无序状态转变为按一定规律作有序排列,金属即由液体转变为固体的现象。
5、石墨化:铸铁组织中形成石墨的过程。
4、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
3、固溶强化: 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4、残余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冷至室温或Mf点,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