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普陀区高考生物二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9:04: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体内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由血纤维蛋白凝聚而成的血栓,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然而,为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基因工程t-PA会诱发颅内出血,其原因在于t-PA与血纤维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不高。研究证实,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据此,先对天然的t-PA基因进行序列改造,然后再采取传统的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该突变基因,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t-PA突变蛋白,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工程。

neor:新霉素抗性基因 mlacZ:表达产物会把细胞

染色蓝色,否则为白色

图17

图18

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BglII AGATCT NheI GCTAGC SmaI CCCGGG XmaI CCCGGG

neor ori mlacZ pCLY11 固体颗粒 层析介质

流出

CCGG t-PA突变基因

CTAG

SmaI XmaI BglII NheI

层析柱

交联物 流入

43. (2分)已知人t-PA基因第84位半胱氨酸的编码序列(即模板链的互补链序列)为TGT,

而丝氨酸的密码子为UCU,因此突变基因编码该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应设计为 。

44. (1分)上述突变基因(即目的基因)宜采用 方法获得。

45. (2分)若获得的t-PA突变基因如图17所示,那么质粒pCLY11需用限制酶

和 切开,才能与t-PA突变基因高效连接。

46. (2分)将连接好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中,含t-PA突变基因重组DNA分子的细

胞应具有的表型是 。

B. 新霉素敏感且呈蓝色 D. 新霉素敏感且呈白色

C. 新霉素抗性且呈白色

A. 新霉素抗性且呈蓝色

47. (2分)为了收获大肠杆菌表达的t-PA突变蛋白,第一步可采用常规的酶分离提纯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操作顺序是 。

A. 破碎→过滤→沉淀→层析 B. 过滤→层析→破碎→沉淀 C. 层析→沉淀→过滤→破碎

D. 沉淀→破碎→层析→过滤

48. (2分)层析是蛋白质或酶分离提纯的重要步骤。在图18所示的层析装置中,层析柱内

装填了特定的细小固体颗粒(称为层析介质),待分离的蛋白质或酶混合溶液流进流出层析柱,便可将目标蛋白与杂蛋白高效分离。试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为了高效分离t-PA突变蛋白,层析介质表面事先应交联或固定 。

杨浦区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

第 9 页 / 共 11 页

高三年级 生命科学学科试卷答案

2019.3

9 D 19 C 10 B 20 B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D 11 A 2 B 12 D 3 B 13 C 4 C 14 C 5 A 15 B 6 B 16 C 7 B 17 D 8 C 18 D

二、综合题(共60分)

(一)细胞分裂(12分)

21.(2分)动物 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2.(3分)内质网 A、C、D

23.(2分)前期 核仁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丝出现、染色质正在螺旋化(任意两点均可) 24.(2分)A、B、D 25.(3分)

图11a有完整核仁核膜,图11c核仁核膜消失,便于染色体移动;图11c有清晰的染色体形态且排列在赤道面上,便于染色体移动和DNA均分;图11c线粒体分裂增殖,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解体,保证细胞器均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二)动物生理(13分) 26.(1分)突触 27.(2分)A、C、D 28.(2分)A

29.(4分)热和ATP A→D→E→F 30.(2分)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条件下,瘦素分泌增加,促进白色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产生脂肪酸,但不能氧化分解;脂肪酸在棕色脂肪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维持体温。

31.(2分)B、C、D

(三)植物生理(11分)

32.(2分)卡尔文循环/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3.(2分)B、C 34.(2分)A 35.(2分)C

36.(3分)9-12点GOC水稻净光合速率上升;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略有所下降;且光照越强,两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值越大。 (四)遗传变异(13分) 37.(2分)D

第 10 页 / 共 11 页

38.(3分)XTY 1/4 39.(2分)B 40.(2分)A

41.(2分)A、B、C、D 42.(2分)M家庭致病基因是由于TAF1基因突变所致,故该基因表达的TAF1蛋白可能氨基酸序列和TAF1蛋白结构发生改变;N家庭是由于TAF1基因重复所导致,故该基因表达的TAF1蛋白的数量发生改变。

(五)生物工程(11分) 43.(2分)TCT 44.(1分)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45.(2分)XmaI BglII 46.(2分)C 47.(2分)A

48.(2分)血纤维蛋白

第 11 页 / 共 11 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9届普陀区高考生物二模 的文档
2019届普陀区高考生物二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jho92wvn9pugm7qnnb9acj39qpyw00ej4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