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41: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2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我今天说课的各个环节都是综合依据本节教材内容、课标要求、高考考纲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的基础上出发的。俗话说的好,谋全局者方可谋一域。对于教学当然也是这个道理。要实现高效低负的课堂,我们不能忽视他们任何一方。对于教材的研究:首先通过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等概念帮助学生体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很小,从而对电离平衡进行定量的认识:随后又通过介绍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析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第2章化学平衡的理论和本章第1节的知识,这种设计既能巩固前期所学知识,又能有效的扩展知识,发生认识上的飞跃,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课程标准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简单分析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高考考纲中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对于学生:在第2章已经对化学平衡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可逆性也有了感性认识,但能否从一般的化学平衡原理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上是本节课潜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醋酸的电离及H+和CH3COO—不能大量共存的事实分析出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从而为本节的重点做铺垫;

2、学生结合教材中Ka和Kb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再次体会到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很小,同时达到能根据Ka判断酸碱性的能力 ;同时意识到对于多元弱酸水溶液中的H+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的。

3、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平衡理论再结合上述的分析,从而能简单分析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重点、难点】:

纵观教材、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纲,发现他们有个的集结点:会利用化学平衡原理会分析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锁定了学习的重、难点为::

学生结合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特点并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能简单分析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模式】:本节的主线是学生在利用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关注电离平衡与一般化学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概念,其学习目标形成的途径与众不同,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案起到“引”的作用,其余的环节就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鲁科版的教材其实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案,只要我们真正的用心去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解读,再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其实教学过程已经水到渠成,她不再需要过多的装饰,就能展示出这节课的魅力所在:朴素、大方。教学过程简单介绍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首先利用课本上的“联想·质疑”第一段话开门见山的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简单讨论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道他们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我们大家自然会产生疑问: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是否同样也受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我们又该如何定量的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弱?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定会有满意的答案。

这样引入的好处:①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节内容的学习要点主要有三个:弱电解质的电离;定量评价电离程度的方法;条件对电离的影响。②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原有的知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不经意见已经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新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学生跃跃欲试的劲头随处可见。为本节课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发现新知

[内容]:该环节前10分钟学生结合教师所发学案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提纲中的相关内容,最后3分钟公布答案,学生进行自查自纠自悟。(约13分钟);

[要求]:先预习课本,注意预习的过程不要讨论,认真提取课本中的隐含的知识点,再解决学案中自主探究学习提纲中的相关内容。最后5分钟公布相关答案。

[学案设计思路及目的]本课时概念体系的形成,学案的设计思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学生熟悉的醋酸溶液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无形中降低了难度,然后问题的设置由具体到一般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渡到电离平衡的建立。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到用电离平衡常数等概念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自然就会体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预想的效果]通过概念体系的形成,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前两个学习目标。同时能为突破第三个学习目标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提纲] 一、电离平衡常数

1、[思考]我们知道醋酸溶液能电离出H+和CH3COO-,而H+和CH3COO-又不能大量存在,这个矛盾既然存在,决定了醋酸溶液电离的特点是: ①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②电离过程包含了 和 两个过程。

③请结合化学平衡理论画出两个过程的速率与时间图:

④电离平衡时的特征(5个字):

⑤写出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⑥结合书上所给Ka(CH3COOH)=1.7×10-5mol/L, Ka(HCN)=6.2×10-10mol/L

2、结合磷酸的电离方程式及各级的Ka,谈谈你的收获: 3、小结:

⑴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特点: ⑵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⑶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 ⑷表达式: 对于AB

Ka(HF)=6.8×10-4mol/L,及图3-2-1三个弱酸分子的模型,谈谈你的看法:

A++B-,K= __________________

弱酸:CH3COOHH++CH3COO-,K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碱:NH3·H2O

NH4++OH-,K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电离平衡常熟K的特点及意义:

①特点:它只受 影响,在稀溶液中与溶液的 无关。因此,当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 。

②意义及作用:电离常数表征了 ,分析K的数据可知,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________ . K越大,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________,弱酸的酸性或弱碱的碱性相对_________

③注意:多元弱酸的电离是__________进行的,溶液的酸性主要是由第一步电离决定的。 ...⑹影响因素:由于电离是一个__________过程,故K只与__________有关,升温,K值___________ .与浓度无关。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是决定性因素· 2.外因 :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___________.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__________ 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___________.

(2)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____________向移动. 电离程度____________,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 (3)外加物质:

①加入能反应的离子,如醋酸溶液中加入NaOH,醋酸平衡_____________向移动,电离程度___________.

②加入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如醋酸溶液中加CH3COONa晶体或盐酸,平衡_______________

向移动,电离程度______________. 第三环节:交流讨论 取长补短

[内容]:该环节前4分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完成上述环节中仍不会的内容。教师巡回收集信息,最后3分钟重点点拨共性问题。 (约7分钟);

[目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教师的及时点拨,起到了拨云见日的效果。

[预期效果]使学生的概念体系会有个例到一般,最后到完善。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内容]:前9分钟学生做小试牛刀环节中的习题 ,后3分钟结合答案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约12分钟);

[习题设置目的]:学生通过前四道题的练习检测电离平衡概念体系的形成度即对前两个学习目标的检测。通过第五、六题检测自己是否突破了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即第三个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 [小试牛刀]

⑴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达到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⑵ 在下列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酸都有电离平衡常数,根据K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B.任何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都不变,

C.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al

⑶已知25℃时,Ka(CH3COOH)=1.7×10-5mol/L

Ka(C6H5OH)=1.0×10-10mol/L Ka1(H2CO3)=4.2×10-7 Ka2(H2CO3)=5.6×10-11 mol/L 判断醋酸,苯酚(C6H5OH),碳酸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 。 ⑷已知下面三个数据:①7.2×10-4,②4.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 + HNO2 = NaNO2十HCN NaCN + HF = NaF + HCN NaNO2 + HF = NaF + HNO2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F的电离常数是① B.HNO2的电离常数是① C.HCN的电离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常数是③ ⑸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不剂. In(aq)

H++In-(aq)

红色 黄色

有浓度为0.02 mol·L-1的下列溶液:①HCl,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04溶液,⑤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 A.①②⑤ B.②⑤ C.①④ D.②③⑤ 【温馨提示】

讨论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时,大家易忽略只改变一种组分的浓度,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前提.例:要求增加CH3COO—的浓度,绝大多数同学想到的是加入醋酸钠溶液,而不是固体。 ⑹ 0.2 mol·L-1氨水中存在着平衡:NH3+H20完成下表. 改变条件 通入氨气至饱和 加入少量H+ 加入少量NH4+ 加水 平衡移动方向 NH3·H20

NH4++0H-.当改变条件时,[NH4+] PH 第五环节:教师点评总结规律

[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实践、反思等环节之后,教师此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进行点评,并进行规律总结。(约3分钟)

[目的]:在学生失败、反思等环节后教师进行点评,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疑云自然就消失了。

第六环节:谈谈收获 反思小结(约5分钟)

搜索更多关于: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 的文档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q750nxvy4mg6283wf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