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伤寒论》序注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00: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伤寒论》序 注释

① “余每览”二句:入虢之诊与望齐侯之色二事,详见本书《扁鹊传》。 ② 叹:赞叹;歌颂。《文选?卢子谅览古诗》:“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注引《说文》:“叹,吟也。”谓情有所悦,吟叹而歌咏。才秀:才能出众。

③ 曾(zēng增):竟然。方术:本指医卜星相之术,此指医术。《汉书?平帝纪》:“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又《文心雕龙?书记》:“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立,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

④ 企踵:举踵,踮起脚后跟仰望。意为仰慕。《汉书?萧望之传》:“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

⑤ 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广雅?释训》:“孜孜伋伋(同汲汲),剧也。”《汉书?杨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颜师古注:“汲汲,欲速之义。”

⑥ 崇饰:崇尚修饰。末:枝节。此指名利荣势。忽弃:轻弃。本:根本。此指身体。 ⑦ “皮之不存” 二句: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此处意在说明身体垮了,追求名利又有何用?

⑧ 婴:遭受;被……缠绕。 ⑨ 震栗:惊惧战栗。

⑩ 降志屈节:降低素志屈身相从。节,节操。《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予进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

11 钦:恭敬。巫祝:古代从事所谓通鬼神的职业者。巫,能以舞装神,以替人祈祷为职业者。《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主持祭祀祝告的人。《说文解字》:“祝,祭主赞词者。”《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楚辞?招魂》:王逸注:“男巫曰祝。”《周礼?春官》设“男巫”、“女巫”,各司其责。《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12 告穷:意为巫祝用尽办法无济于事。归天:归于天命,即归属命运。 13 束手:意为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束,绑,捆。受败:承受灾祸。《礼记?孔子闲居》:“四方有败。”郑玄注:“败,谓祸灾也。”此谓等死。

14 赍(jī肌):持物赠人。“赍”和下句“持”同义对举。 15 重器:珍贵之宝器。《礼记?少仪》:“不訾重器。”郑注:“重,犹宝也。”孔疏:“重器,宝珍之物。”此喻人之身体。

16 咄嗟(duō jiē多皆)呜呼:感叹词连用以加强语气。 17 异物:指死亡之人。《史记?贾谊传》:“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也。”

18 重(chóng虫)泉:也叫“九泉”、“黄泉”,指死后埋葬的地下深处。

19 进:进身,此谓出仕做官。爱人知人:爱护了解他人。照应上文“疗君亲之疾”与“救贫贱之厄”。

20 退:退居,此指在野为民。爱身知己:照应上文“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21 蒙蒙昧昧:愚昧不明的样子。《广雅?释词》:“蒙蒙,昧昧,暗也。” 22 惷:“蠢”的异体字。愚昧无知。游魂:游荡的鬼魂。喻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韩康伯注:“游魂,言其游散也。”按,“游魂”至汉魏时已成为熟语。如,皇甫谧《甲乙经序》:“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23 徇物:为追求权势名利等身外之物而死。徇,营求。一说,徇通“殉”。《庄子?让王》:“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

24 冰谷:谓履薄冰,临深谷。喻身临险境。《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5 向:亦作“嚮”、“鄉”。谓先前。《庄子?山木》:“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26 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纪年:即纪元。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开始,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均以帝王年号纪年,每更换一个年号,即重新纪年。

27 稔(rěn忍):本义为庄稼成熟。古代谷物一年收成一次,所以就以“稔”为年。《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谓不及五稔者。”杜预注:“稔,年也。”

28 感:为……感伤。为动用法。下句“伤”用法亦同此。沦丧:沦落丧亡。《书?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29 横夭:横谓横死,非命而死;夭谓夭折,短命。与“夭横”同。 30 古训:前代圣王之遗教,亦作“故训”。此指古代留下的医学著作。《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郑玄笺:“古训者,先王之遗典也。”一说古训即“训诂”。

31 九卷:指《灵枢》,又称《针经》。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二云:“刘向校书之时,则以此九卷与《素问》九卷同编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并无《针经》之名。其后《素问》九卷别自单行,于是张仲景、王叔和之徒著书,称引《内经?素问》以外之文,无以名之,直名之曰《九卷》。……至皇甫谧作《甲乙经序》,始谓之《针经》。”阴阳大论:古医书名。王叔和整理编次之《伤寒论?伤寒例》中有此书引文。胎胪药录:胎谓胎产,胪谓颅顖。疑指有关妇产与小儿疾病方面之古医书名。如《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张仲景方序》谓仲景弟子卫汎著有《妇人胎藏经》与《小儿颅顖方》。

32 平脉:辨脉,别脉。平,通“辨”。《尚书?尧典》:“平章百姓。”《后汉书?刘恺传》引作“辨章百姓。”李贤注:“引郑玄说辨,别也。”又《尧典》:“辨秩东作。”今本作“平秩东作”。《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孔颖达疏:“平、辨义通,而古今之异耳。”

33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卒为“杂”字之讹。张氏原书汉末遭战乱散佚,今所传《伤寒论》十卷出于王叔和编次。《隋窗?经籍志》称:“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亡。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亡。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新唐书》及《旧唐书》始载“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伤寒卒病论》十卷。”《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二云:“盖叔和既撰仲景平生著述以为《药方》十五卷,又取伤寒杂病别行以为十卷。其后别行者为后人所瞀乱,林亿等校之,即今之《伤寒论》,其本已失叔和之真。其后,宋王洙得之于馆阁,除其上卷之论伤寒者,而传其中卷之论杂病,下卷之方药,并疗妇人者,即今之《金匮要略》。盖王洙所得,实叔和所编张仲景之残本。”

34 庶:或许;可能。 35 寻:运用。《左传?僖公五年》:“三年寻师焉,焉用惧?”杜预注:“寻,用也。”又《说苑?敬慎》:“青青不伐,将寻斧柯。”一说,寻,探寻,探究。

36 思过半:谓收益多。《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tuàn)辞,则思过半矣。”孔疏:“能思虑有益,以过半矣。”

37 五常:五行运行之常气。《素问》有《五常政大论》,论述五运之气正常则生育万物。 38 府俞:气府腧穴。俞,通“腧”,亦作“输”。经气聚会之处为府,《素问》有《气府论》;脉气所灌注之处为腧。

39 阴阳会通:言人身表里上下之气交会相通。《太素?邪中》:“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杨上善注:“阴阳异名,同为气类。三阳为表居上,三阴为里居下,表里气通,故曰相会。”

40 自非:如果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41 理致:道理要旨。

42 “上古”句:雷公、少师、少俞、仲文及岐伯、伯高六人均为黄帝之臣,且精于医理。

43 下此以往:从此往后以来。 44 演:推衍;扩大。《汉书?五行志》:“文王演周易。”

45 终始:始终。一说,指诊察方法,古人以诊视十二经脉之所终始,为诊病要务。《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

46 务:追求;致力于。口给:言辞敏捷,犹能说会道。《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47 “按寸”句:只按寸口脉,不及尺肤。前臂内侧自寸口以上至腕关节处之皮肤,古代诊疾时要察其形色变化,以为论病根源。《灵枢》有《论疾诊尺》篇,又《邪气藏府病形》篇亦有脉与尺肤相应之论述。一说,尺谓尺脉。

48 足:指足部趺阳脉。为足背前胫动脉。

49 人迎:位于结喉两侧,有颈动脉。人迎、趺阳均为古代诊脉之部位。

50 三部:谓上部人迎,中部寸口尺肤,下部趺阳。古代诊脉要参合三部。一说谓寸、关、尺三部。

51 “动数”两句:指诊脉时,候脉之搏动次数不满五十次谓失诊。《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灵枢?决气》:“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者,一藏无气。”又,《脉经》卷四:“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藏皆受气,即无病。”

52 短期:犹死期。《灵枢?根结》:“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太素?人迎脉口诊》:“关格者,与之短期。”杨上善注:“死之将近,故与短期。”

53 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以头部两额、两颊及耳前、中部寸口、神门及合谷、下部内踝后、大趾内侧及大趾与次趾之间等九处为九候。而《难经?十八难》则以寸关尺三部脉象分浮、中、沉取之合称九候。髣髴:亦作彷彿、仿佛、肪胇。谓模糊印象。曾:竟然。

54 明堂阙庭:《灵枢?五色》:“明堂,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额)也。”见:被。

55 窥管:“以管窥天”的缩写。此喻诊察片面。 56 视:察。此谓分辨。“视”、“别”同义对举。 57 “生而知之”两句:语出《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亚,次。

58 “多闻”两句:语出《论语?述而》:“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知,同“智”。

59 宿:平素;一向。

60 斯语:指“学”和“多闻博识”。

搜索更多关于: 《伤寒论》序注释 的文档
《伤寒论》序注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rul93ge110ttc0odx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