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9 10 11 使用工 电工 司机 辅助工 4人 4人 8人 60人 3.10 沉箱后抛石棱体
3.10.1 概况 3.10.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沉箱后方抛填10~100kg块石棱体,棱体总方量为21万m3,其中水下抛填6.3万m3,陆上抛填14.7万m3。
3.10.1.2 施工方法概述
本工程根据沉箱填石进度安排施工,采用水抛和陆抛相结合的施工工艺。水抛棱体采用平板驳运输石料至施工现场,反铲抛填。陆抛棱体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回填,抛石棱体施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在沉箱内填石完成后开始抛填,除胸墙位置外,其余部分抛填成型;第二步在胸墙和管沟浇注完成后抛填墙后部分。在第一批沉箱(共9个)安装完后,沉箱内回填已经完成4~5个,开始沉箱后方棱体块石回填施工。
3.10.1.3 施工工艺流程
沉箱安装完毕→测量立标→平板驳运输石料定位→反铲抛填水下棱体→自卸汽车抛填陆上部分棱体→检查验收
3.10.2 主要施工方法 3.10.2.1 测量放线立标
抛石前,根据放坡要求测放内外坡肩控制标。
⑴ 水抛石料
沉箱安装完成、沉箱达到稳定状态,进行棱体的抛填施工。根据已安装好沉箱的位置和设立的测量标志,采用600t平板驳运石料至施工现场定位,平板驳上配反铲进行抛填,抛石前应计算每船抛石量,绘制抛石范围,并在每船抛石后及时检测水深,不得发生超抛。
棱体边坡部位采用细抛施工,驳船上反铲抛填,水篮测深控制标高,对标或拉测绳控制平面位置。边坡及棱体顶部使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控制,达到要求。
⑵ 陆抛石料
该部分施工转部分水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首先在CX5-2后方抛填一条宽20m的通道,通
13
道标高为+2.8m。通道部分采用驳船进行棱体块石、二片石、混合碎石倒滤层的抛填和土工布的铺设,同时后方对应位置的陆域进行回填,回填宽度比棱体块石每侧各少1m。
通道位置各分项的施工方法: 1、棱体块石抛填
首先用600t方驳(配反铲)或20~30m3自航驳船在泊船码头装棱体块石,停靠在CX5-2后侧,进行棱体块石抛填,抛填坡度以坡稳为准,顶宽与CX5-2等宽为20m,用驳船可抛填到-4.00m标高左右。其它部分采用陆上进行施工。 2、二片石垫层和混合碎石垫层
CX5-2后方棱体抛填完后,用600t方驳(配反铲)或20~30m3自航驳船在泊船码头装二片石或混合碎石进行0.00m标高以下部分的抛填。0.00m标高以上部分二片石垫层和混合碎石垫层等陆域回填到该位置后,采用陆上进行施工。 3、土工布
首先将土工布卷在DN350钢管上,钢管比土工布每侧宽0.5m,将钢管支设在方驳靠沉箱一侧的支架上,能够保证钢管的转动。在土工布的宽度一侧@1000绑扎15031503150混凝土垫块配重。将驳船靠沉箱一侧定位于回填棱体块石坡脚处,钢管转动土工布慢慢放下,土工布配重一端着地后,确认土工布位置没问题后,转动钢管并往沉箱一侧慢慢移船,将土工布铺设在混合碎石倒滤层上部,土工布铺设完后要抓紧时间进行抛石或袋装碎石压住,确保土工布不会发生上浮现象。
通道完成后,就可陆上进行沉箱后方棱体块石施工,将沉箱顶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到+2.8m高程,确保车辆可以在上部行车(车辆载重8t)。陆上后方场地回填施工方法如下:
运石车辆直接将棱体块石卸在抛填位置,用装载机进行推平处理,棱体抛填高度为+1.4m,顶部宽度为8m。在2#滑道以前部分需要赶潮水施工,在2#滑道以后沉箱位置回填到标高+2.8m,车辆在上部行车,运石车辆将石料卸在沉箱顶部,由装载机进行推填,并赶潮水将棱体用挖掘机将顶部抛填出来。由于抛石棱体规格较小,在推填过程中形成的坡稳角度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达到1:1。
3.10.3 质量标准
3.10.3.1 石料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10.3.2 墙身后棱体抛填程序和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10.3.3 棱体断面的平均轮廓线不得小于设计断面,坡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3.4 棱体抛石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13
序号 1 2 项目 棱体顶部边线 棱体顶部标高 允许偏差检查单元和单元测点 (mm) 数量 ±200 +200、0 每个断面(5~10m一±200 个断面) 2m一个点且不少于三点 ±200 1或2 检查方法 用经纬仪和钢尺量 用水准仪检查 水上 3 坡面轮廓线 水下 用水准仪检查 用测深水砣检查 3.10.4 质量保证措施
3.10.4.1 严把进料关,材料采购通过“货比三家”,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并在进料时严格按照质量要求验货,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
3.10.4.2 各种石料进场后,分类存放,明确标识,防止混放。
3.10.4.3 各抛石标(包括纵、横标)要埋设牢固,按时进行标位复核,确保位置准确。 3.10.5 安全保证措施
3.10.5.1 各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3.10.5.2 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水上作业必须穿救生衣;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3.10.5.3 各工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特别是船机设备操作人员按规定需持证上岗的必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施工。
3.10.5.4 夜间需要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3.10.5.5 陆抛时车辆较多,要有专人指挥。 3.10.6 设备计划 序号 1 2 3 4
13
名称 平板驳 自卸汽车 装载机 反铲 规格 600t 15t ZL50 1.5m3 单位 艘 辆 台 台 数量 2 15 4 3 备注 3.10.7 劳动力计划
序号 1 2 3 4 工种 测量 抛石工 司机 普工 数量 2人 4人 12人 10人 3.11 棱体后二片石垫层及混合倒滤层施工
3.11.1 概况 3.11.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棱体后方为一级倒滤层,由二片石垫层(坡比1:1.25)和混合倒滤层(坡比1:1.5)组成,表面铺土工布一层,二片石总方量为37605m3,混合倒滤层总方量为44017m3,土工布铺设48833m2。
3.11.1.2 施工方法概述
二片石、混合倒滤层、土工布按照分层、分段搭接方法施工,与棱体抛石相结合,形成流水施工,采用水抛和陆抛相结合的施工工艺。水抛棱体采用平板驳运输石料至施工现场,反铲抛填。陆抛棱体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回填,反铲理坡。海上施工至标高-4.0m,余下部分位陆上施工。
3.11.1.3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立标→一层棱体抛填→平板驳定位→反铲抛填二片石垫层、混合碎石倒滤层→铺设土工布→检查验收→自卸汽车回填陆上部分→二层棱体抛填→反铲抛填二片石垫层、混合碎石倒滤层→反铲理坡→铺设土工布→检查验收→自卸汽车回填陆上二层
3.11.2 主要施工方法 3.11.2.1 测量放线立标
第一步抛石时,根据放坡要求测放内外坡肩控制标。
3.11.2.2 水抛石料
水上施工:水下部分棱体抛填检测验收后,进行二片石和混合倒滤层的抛填施工。根据已安装好沉箱的位置和设立的测量标志,采用600t平板驳运石料至施工现场定位,平板驳上配反铲进行抛填,边抛石边测水深,严格控制抛石厚度,不得发生超抛、漏抛。
边坡部位采用细抛施工,驳船上反铲抛填,水篮测深控制标高,对标或拉测绳控制平面位置;边坡及顶部使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控制。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