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老子 D . 韩非子
2. (2分) (2017七下·莒县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B . 《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全名阿尔封斯.都德,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C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
D .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3.
(
4
分
)
(2017
七
下
·
萧
山
期
中
)
古
诗
文
名
句
填
空
(1) 深林人不知,________。 (2)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3) ________,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________。
第 1 页 共 10 页
(4) 《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1分)
4. (6分) (2017·济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我悄 . 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 , 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 , 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
(1)
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慰藉(jì) 悄(qiǎo)然 B . 婆娑(suō) 坠(zhuì)落 C . 戈(gē)壁 皇冠(guàn) D . 缀(chuò)饰 缥缈(miǎo) (2)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相应成趣 B . 星辰 C . 熠熠生辉 D . 璀璨 (3)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2 页 共 10 页
A . 启发 琢磨 B . 启示 捉摸 C . 启发 捉摸 D . 启示 琢磨 5. (15分) 综合性学习
《天台日报》报社将组织台州晚报小记者开展“我爱天台”活动,走访天台的名胜古迹,了解天台的民风民俗。请你作为小记者参加这次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
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2)
请你为这次活动推荐一个天台的民间传说或推荐一种天台的民俗文化,并说明推荐理由。 (3)
《天台日报》报社将这次考察走访到的天台名胜古迹材料整理成一本书出版,推介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台,热爱天台,请你给这本书取个名字。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7九下·姜堰月考) 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甲午元旦① 》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③。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④。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⑤。 鼓角梅花添一部⑥,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写这首诗时诗人已六十六岁,辞官在家乡闲居。②颠,
第 3 页 共 10 页
头顶。③废眠,整夜未眠。④买春钱,过新年给亲属分赠喜钱,示庆贺新春。⑤偏,不尽。⑥鼓角,泛指乐器。梅花《梅花落》,乐曲名。一部,一曲。
(1)
《甲午元旦》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 ) A .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 B .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C .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D .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请赏析“守岁围炉竟废眠”中“竟”字的妙处。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7. (17分) (2018·怀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 4 页 共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