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考点·直面高考
现代文阅读
矫正卷07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柏庄(节选)
姚中华
一堵老墙,连同它支撑着的村庄上的最后一间老屋,在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溅起烟雾般的尘土扑向周围的断垣残壁,也扑向周边无辜的花草。尘土弥散之后,倾圮的老屋如同给村庄画上了一个句号。村庄不再是村庄,像大地上一枚空心腐烂的果实。
一群柏庄人,还有一只夹着尾巴的狗,仓皇而去,像逃离一场灾难。溅起的尘土覆盖了他们留在村庄上最后一行混乱的脚印,也终结了皖北大地上一个关于柏庄村的叙事和传说。
其实,随同人群一同逃离的不仅仅是狗,还有许多柏庄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动物,走的、飞的、爬的,它们的祖先尾随着村民的祖辈而来,在村中筑巢,或是掘穴,组建家室,一代代繁衍,进行着生命的接力。柏庄不仅仅是柏庄人的村庄,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
同样是逃亡,只是,它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等持它们的或许只有死亡。
我无法想象柏庄人离去时的眼神。淡定,惊慌?快意,悲伤?抑或是木然,惆怅?村庄的拆迁,远处的钢筋水泥垒起的楼宇将会接纳他们的身躯,但是否能安放他们的灵魂?无论如何,他们的眼眸里一定会装着村庄昨天的模样。古朴的房舍,爬满青藤的老墙,密密匝匝的树林,还有袅绕在屋顶上的烟……我知道,逃离是柏庄人现实生活中一种无的选择,不久的将来,这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替代村庄曾经的鸡鸣狗吠。
只是,柏人的双脚,曾经在村庄上停泊,如同庄子里的柏树扎下的根系,盘根错节。 柏树是柏庄最早的村民,在柏庄,它们最早与上地签下了契约。
柏树耐早,质地坚硬,最宜生长的地方是在山地,或者是丘陵。柏庄地处一马平川的平原,前不靠山,后不依岭,柏树却生长得葱茏苍翠,云飞鸟绕。
柏庄人谁也说不出村中柏树的来历,如同说不清楚村里那些长眠在地下陌生却又令人敬畏的祖先。村中的柏树,有人说是祖先有意栽植,有人说是鸟儿携带来的种子,周围十村九里,见不到一棵柏树的影子,唯有柏庄的柏树郁郁葱葱。时光带走了有关柏树与村庄最初的秘密,只留下几段关于村名的传说。
精品资源·战胜高考
黄金考点·直面高考
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柏树的生长,走进柏庄,你会看见一排排柏树苍老而青翠,宝塔状的枝干指向天空,如同精神抖擞的卫士,柏树无人修剪,也无人刻意雕琢,但每一棵都是神形兼备,绿叶葱茏,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风雪裹身,它们总是呈现出一种态,带着绽放在时光里的绿,从容而挺立。
在如水流淌的岁月中,一代代柏庄人与柏树相互偎依,互相守望,似乎有一种缘分和气息彼此相连。柏树将柏庄人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件件刻进年轮里,变成一种不离不弃的陪伴。柏庄人眼中的柏树是一种伟岸的姿态,从柏树的身上,他们学会了生存与成长。
柏庄也有其它树木,魁伟挺拔的杨树,四季常青的香樟、纤枝细叶的杨柳等等。在柏庄,它们只是柏树留白处的一种陪村。
老墙轰然倒塌的时候,柏树依然挺拔而从容。只是,村庄消失,那些柏庄人从村庄土地上逃离,将带走它们所熟悉的生命气息,它们会形影相吊,渐渐沉寂,最终走向消亡。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
岁月里,一代代柏庄人如同一棵棵行走的树,而柏树未尝不是最为忠诚的柏庄人。 褐色土地上,有两条路在柏庄人目光中延伸。
一条是泥土路,泥泞的路面被柏庄人踩踏之后,柔和而松软。路边是一块块棋盘式的庄稼地。地里,泥土黄褐,如同柏庄人被阳光烤晒过的肤色。
曾经,柏庄人对泥土路有着说不出的亲近,对路边的庄稼地有着道不尽的虔诚,每走进一次,都是一次朝圣。他们弯下腰身,与耕牛同行,与农具相伴,与泥土相亲。他们的身影一次次被暮色吞没之后,土地也一次次分娩。收获的季节,每一粒稻谷,都是对朝圣最好的回报。
因此,泥土路虽然凸凹不平,散发出潮湿的腥味,却寄托着柏庄人最原始的希望。 后来,泥土路开始延伸,一直延伸到柏庄人日光够不着的远方,村庄的脚步也被吸引到远方。远方的诱惑虽然无踪无影,却像一阵风,穿过柏庄一道道古老的院墙,也穿过柏庄人的胸膛。从此,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路也一天比一天寂寞,像一个垂暮的老人。
黑色的土地上,还有一条路,时隐时现,在柏庄人迷离的日光中蜿蜒到岁月的深处。柏庄人虽然看不清路面,却能看得见路上飘动着老辈们的身影。柏庄人没人知道祖辈从何处而来,口口相传的村史中,他们只知道是柏树最早陪伴着先来到这里,从此,这块土地渐渐有了烟火气息。祖辈们经营着一个村庄,如同经营一个小小的王国,他们小心翼翼,专注而虔诚,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垒起了家室,也垒起了村庄最的雏形。从此,柏庄人开始与村庄在岁月风雨里相守。
时光不会打结,柏庄却走到了尽头。
精品资源·战胜高考
黄金考点·直面高考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村是人类在大地上最古老的栖所,也是依恋土地最生动的杰作。村庄不再是树庄,是大地上被丢弃腐烂的果实。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
(有删减)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它们把命运嫁接在柏庄人的命运上,如同树木与果树之间的嫁接,有些牵强,却一直借力..生长。
(2)这是个无法改变的宿命。 ..2.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分析本文构思上的特色。
4.根据全文,探究文末“通向柏庄的路,从此消失”的深层意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草巷口 汪曾祺
(1)过去,我们那里的民间常用燃料不是煤,也很少用柴。平常煮饭、炒菜,都是烧草——烧芦柴。这种芦柴秆细而叶多,除了烧火,没有什么别的用处。草都是由乡下——主要是北乡用船运来,在大淖靠岸。要买草的,到岸边和草船上的人讲好价钱,卖草的即可把草用扁担挑了,送到这家,一担四捆,前两捆,后两捆,水桶粗细一捆,六七尺长。送到买草的人家,过了秤,直接送到堆草的屋里。给我们家过秤的是一个本家叔叔抡元二叔。他用一杆很大的秤约了分量,用一张草纸记上“苏州码子”。我是从抡元二叔的“草纸账”上才认识苏州码子的。现在大家都用阿拉伯数字,认识苏州码子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家后花园里有三间空屋,是堆草的。一次买草,数量很多。三间层子装得满满的,可以烧很多时候。
(2)从大淖往各家送草,都要经过一条巷子, 因此这条巷子叫做草巷口。
(3)草巷口在“东头街上”算是比较宽的巷子。像普通的巷子一样,是砖铺的——我们那里的街巷都是砖铺的,但有一点和别的巷子不同,是巷口嵌了一个相当大的旧麻石磨盘。
(4)磨盘的东边是一家油面店,西边是一个烟店。严格说,“草巷口”应该指的是油面店和烟店之间,即麻石磨盘所在处的“口”,但是大家把由此往北,直到大淖一带都叫做“草巷口”。
(5)“油面店”,也叫“茶食店”,即卖糕点的铺子,卖的无非是:兴化饼子、鸡蛋糕;羊枣,也叫京果;过年前做烽糖饼,八月十五前当然要做月饼。过年前做烽糖饼,像一个锅盖,烽糖饼是送礼用的;夏天早上做一种“潮糕”,米面蒸成,潮糕做成长长的一条,切开了一步
精品资源·战胜高考
黄金考点·直面高考
一片,呈正方角形,骨牌大小,但是切时断而不不分,吃时一片一片揭开吃,潮糕有韧性,味道很好;夏天的下午做一种“酒香饼子”,发面,以糯米和面,烧熟,初出锅时酒香扑鼻。
(6)吉陛的糕点多是零块地卖,如果买得多,则用苇篾编的“撇子”装好,一底一盖,中间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印黑字:
①本店开设东大街草巷口坐北朝南惠顾诸君请认明吉陛字号庶不致误 (7)源昌烟店主要是卖旱烟,也卖水烟——皮丝烟。
(8)源昌有一点和别家店铺不同。别的铺子过年初一到初五都不开门,破五以前是不做生意的。源昌却开了一半铺拓子门,靠东墙有一个卖“耍货”的摊子。可能卖耍货的和源昌老板是亲戚,所以留一块空地供他摆摊子。“耍货”即卖给小孩子的玩意:“捻捻转”“地嗡子”……卖得最多的是“洋泡”。一个薄薄橡皮做的小囊,上附小木嘴。吹气后就成了氢气球似的圆泡,空气振动木嘴里的一个小哨,哇的一声……最便宜的是“滴滴金”。
(9)进巷口,过麻石磨盘,左手第一家是一家“茶炉子”。茶炉子是卖开水的,即上海人所说的“老虎灶”。店主名叫金大力。金大力只管挑水,烧茶炉子的是他的女人,茶炉子四角各有一口大汤罐,当中是火口,烧的是粗糠。一簸箕粗糠倒进火口,呼的一声,火头就蹿了上来,水马上呱呱地就开了。茶炉子卖水不收现钱,而是事前售出很多“茶筹子”——一个一个小竹片,上面用烙铁烙了字:“十文”、“二十文”,来打开水的,交几个茶筹子就行。这大概是一种古制。
(10)往前走两步,茶炉子斜对面,是一个澡塘子,不大。但是东街上只有这么一个澡塘子,这条街上要洗澡的只有上这家来。
(11)澡塘子在巷口往西的一面墙上钉了一个人字形小木棚,每晚在小棚下挂一个灯笼,算是澡塘的标志(不在澡塘的门口)。过年前在木棚下贴一条黄纸的告白,上写:
②“正月初六日早有菊花香水”
(12)那就是说初一到初五澡塘子是不开业的。
(13)为什么是“菊花香水”而不是兰花香水、桂花香水?我在这家澡塘洗过多次澡,从来没有闻到过“菊花香水”味儿,倒是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浓重的澡塘子味儿。这种澡塘子味道,是很多人愿意闻的。他们一闻过味道,就觉得:这才是洗澡!
(14)有些人烫了澡(他们不怕烫,不烫不过瘾),还得擦背、捏脚、修脚,这叫“全大套”。还要叫小伙计去叫一碗虾子猪油葱花面来,三扒两口吃掉。然后咕咚咕咚喝一壶浓茶,脑袋一歪,酣然睡去。
(15)由澡塘往北,不几步,是一个卖香烛的小店。这家小店只有一间门面。除香烛纸之
精品资源·战胜高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