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火线100天(四川专版)2016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8讲 机械运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6:30: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8讲 机械运动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 单位 测量 工具 基本单位 米,符号m 常用单位 1 km=10 m、1 dm=10 m、1 cm=10 m、1 mm=10 m、1 μm=10 m、1 -9及其换算 nm=10 m. 常用工具 _______________ 精确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选 测量 过程 放 读 记 工具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要包括数值和单位 3-1-2-3-6【提示】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2.时间的测量 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______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 h=______min、1 min=______s 测量工具 秒表或停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3.误差

定义 减小方法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选用___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定义 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最后,把自己判断物体 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是否运动 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性 【提示】参照物不能选定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比较的方法 速度 ①在相同时间比_____________②相同的路程比______________ 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______ 定义 意义 公式 单位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v=s/t 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 m/s;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1

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 几种常 见的速 度值 运动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 测量 测量工具 原理 实验结论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 轿车的行驶速度约33 m/s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的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v=s/t 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命题点1 长度、时间的测量

(2015·南充)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应按以下三步进行:①看分度值;②看物体读数的起始位置;③读数:读数时要包括精确值和估读值,首先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精确值,然后再读出估计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物体的长度正好在整数个刻度上,此时的估计数字为0.

1.(2015·恩施)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60 mm B.8 dm C.8 m D.60 m

2.(2015·攀枝花)请读出图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3.(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如图2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3)如图3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__.

图1 图2

2

图3

命题点2 运动的描述

(2015·雅安)如图是滑雪运动员在雪地滑行的情景.在滑行过程中,如果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

________的.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①选定一个参照物;②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无变化以及怎样变化;③作出判断结论,若发生了位置变化,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若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4.(2014·绵阳)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5.(2014·南充)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

6.(2014·巴中)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命题点3 运动的快慢

(2014·德阳)右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在s-t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在v-t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匀速,倾斜向上的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倾斜向下的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7.(2015·成都)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3

A.5 m/s B.10 m/s C.5 km/h D.10 km/h

8.(2015·广安)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 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________m.

9.(2014德阳)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 km/h,乙的速度为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_km.

命题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量平均速度是中考考查的常见题,它侧重考查学生对刻度尺、秒表的读数,平均速度的计算,从而让学生明确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

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图(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点是斜面的中点,则小车通过上半段sAB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通过下半段sBC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填“快”或“慢”),是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小车应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②实验中放置金属片的目的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③设置斜面坡度较小的原因是: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实验中,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静止滑下,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5·广元)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4

火线100天(四川专版)2016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第8讲 机械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v55s8jjfh7l7tx29ybm0wacw0f2p400gd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