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27: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4.

【解答】A.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褒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B.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C.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5.

【解答】A.有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为《水经注》。

B.有误,属于古体诗范畴的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有误,消息重视报导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报导事件片段。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阅读(41分) 6.

【解答】(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语言的鉴赏。

这属于古诗中的“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诗中颔联“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空”除了有空间感,还强调了时间的渺远,“空”传达了诗人睹景所生的失落。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

第9页(共16页)

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乡愁,思乡不见乡。故此这首诗尾联,情景交融,诗人借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答案:

(1)时间(历史),失落(孤寂,惆怅,怅惘、伤感等)

(2)这首诗尾联,情景交融,诗人借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以及越来越深的暮色,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而《渡荆门送别》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点评】回答此题时,要把握住诗词中的景物特点,从景物特点入手,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回答。 7.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我们一起在西山里漫步。步:散步,漫步,步行,行走; ②句意为:尽显整座山的美妙。之:结构助词,的;

③句意为:不久,有一只兔子和一只麂子,擦着我的身体跑过。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句意为:这天夜里。是:这(个)。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予”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句子停顿为:盖 梦 觉 同 趣∕予 颇 爽 然

第10页(共16页)

自 快 矣。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方:刚;趺:盘腿。句子翻译为:我刚找到一块石头,盘腿坐在上面看后山。 ②遂:于是;复:又。句子翻译为:于是(我)梦见了玉泉山上面,又长出了一座像珠宝头冠一样的山峰。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体现玉泉山特别清幽寂静的特点”,找出文中写“玉泉山特别清幽寂静”的句子即可:“惟闻松声鸟声,及岭上叱牛声也。”“时山中数十里内,窅无一人。”“俄而一兔一麂,掠予而过之。”从中选择两句作答即可。 答案:

(1)①散步,漫步,步行,行走②结构助词,的③不久,一会儿④这(个) (2)盖 梦 觉 同 趣∕予 颇 爽 然 自 快 矣 (3)①我刚找到一块石头,盘腿坐在上面看后山。

②于是(我)梦见了玉泉山上面,又长出了一座像珠宝头冠一样的山峰。 (4)“(堆蓝亭①既成,日清坐亭中,)惟闻松声鸟声,及岭上叱牛声也。”“时山中数十里内,窅无一人。”“俄而一兔一麂,掠予而过之。”一句1分,三句任选两句。 【点评】坐

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盗(犯罪) 8.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探究与概括。根据访谈的回答,可以看出回答者对朱德的为人性格十分的了解,可填写朱德的妻子康克清,或是其身边的警卫员;采访的问题就是了解朱德的性格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来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读懂材料二,可以看出其“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革命的意志”主要表现在:“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他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

第11页(共16页)

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外没有别的吃的,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自担任全军统帅以后,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他早期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受过伤”等不同的方面。

(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传记,它要求内容的真实性,但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写民间的传说,并不影响内容的真实性,这是对朱德这一人物的一个侧面描写,从传说的内容来表现朱德在群众中的声望之高,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形象。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材料三是一则新闻,对新闻的概括可抓住导语来进行。此新闻的对象是:中国新一代“朱德号”机车,事件为:此机车在辽宁大连交付。将这些要素连成一句话即可,并注意句数的限制。

(5)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与人物形象的比较。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内容,了解其中所记载的贺龙的相关事迹与人物的性格,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从书中内容可知,二者为人的相同处有:身体健康、强壮;他们都关爱部下;都是极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物等;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朱德比起贺龙,他的性子慢,说话声低;而贺龙性格急躁,善于表达等。 答案:

(1)(3分)①康克清(1分)②您好!请问您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意近皆可,2分)

(2)(2分)①经历五次大围剿,面对与战胜数倍的敌人。②统率军队经受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万众一心,“具有为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③作为统帅,“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④“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⑤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一点1分,任答两点皆可)

(3)(3分)不矛盾。①来源于作者的采访,也是一种真实的记录;②从侧面表现了朱德在群众中的威望之高和对敌人的威慑力之大;③这些极富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朱德的形象更具体(立体)、亲切。(一点1分,任答两点3分。言之成理皆可。)

(4)(2分)中国新一代“朱德号”机车(1分)在辽宁大连交付(1分) (5)(3分)相同:

①贺龙和朱德都已年过半百,身体健康、强壮结实、不知疲倦。

②他们都爱护部下,跟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朱德脱帽讲话,长征途中把马让给同

第12页(共16页)

2017-2018学年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v59c9zj1g7zlrl1bkfq6d7jn4l91z0134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