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机械名称 轴流通风机 爬行式热合机 插入式振动器 发电机 变压器 高扬程水泵 冲击钻机 搅拌机 储浆桶 型 号 SDF(C)-NO11 ZPR-210 Z50 250GF4 S9-500/10 CZ-6 规 格 110kW 1.1kW 250Kw 500KVA 扬程100m 数量 1 2 3 1 1 3 6 1 5 7 质量标准
7.0.1钻机的定位误差:极坐标原点距井壁开挖线距离≤±lcm,距工作面距离≤±1cm;轴线同中线偏差≤±lcm。
7.0.2注浆孔孔位标注误差≤±lcm。 7.0.3钻孔开孔误差≤±lcm。 7.0.4钻孔钻深和设计相比≤±10cm。 7.0.5注浆短管布设外插角≤±1°。
7.0.6 TSS管注浆单孔注浆量不得少于设计注浆量的80% ;注浆结束标准宜首先按注浆压力达到注浆终压为止。
7.0.7观察检查孔钻进过程中排出的岩粉中应有浆液的胶凝体,检查孔钻孔结束后,将钻孔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检查孔中应没有涌水、涌砂现象。
8 安全措施
8.1随时监控井壁安全:当工作面附近或井壁尚未衬砌的部分发现有落石,支撑发出异常响声或大量涌水时,应视为情况危险。施工人员应立即从安全梯或爬软梯子撤出井外,并立即报告上级处理。
8.2配带安全工具袋:在井下吊盘上工作的人员,应配发携带工具袋,将工具妥善放在工具袋里,使用时要牢固地拴在身上或其它固定物体上。严禁将不使用的零星工具放置在支撑上。
8.3严格竖井安全提升:竖井施工人、料、机、渣的提升不同于隧道内的运输,在提升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安全要求:
8.3.1通风竖井井口应设有防雨设施,接罐地点应设置牢固的活动栅门,由专人
9
掌管启开。接罐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袖标),上下人员应服从接罐人员的指挥。通往井口的道路应设置阻挡器。
8.3.2底车场的信号必须经由井口接罐员发出,井底车场不得直接向卷扬机司机发信号。只有在发送紧急停车信号时,才可直接向卷扬机司机发信号。
8.3.3每班要配备两名驾驶员:提升吊车的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持有政府监督部门考核颁发的合格证书。为防止驾驶人员疲劳驾驶,主要的提升装置每工班要配备有正、副两名驾驶员,在交、接班人员上下井的时间内,必须由正驾驶员开车,副驾驶员在旁监护
8.4根据防涌水、涌砂紧急预案,确保人员机械安全。 8.5砂层段开挖人员必须穿救生衣。
8.6注意高空坠物伤人,安排专人清理竖井周围易坠物。
8.7尽管注浆施工方案十分严密,但难免会因地层的不均一性等多种特殊情况而引起局部地层加固效果较差,施工开挖时出现少量的涌水。因而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7.1对于局部加固效果较差,引起砂层流失较多,所形成的空洞较大,涌水量≥10t/h的情况,一般首先采用Φ100 的注浆钢管引水,然后采取裸体注浆法(或称直接注浆法)进行注浆处理。浆液选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W∶C)∶S =(1∶1)∶0.15。
8.7.2对于局部加固效果较差,引起少量砂层流失,所形成的空洞较小,且不大规则,涌水量<10t/h 的情况,一般首先采用Φ60 的橡胶软管引水,然后采取裸体注浆法进行注浆处理。浆液选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W∶C=0.8∶1;C∶S=l∶1。
8.7.3对于局部加固效果较差,引起砂层流失较少,所形成的空洞较小,且呈圆形,涌水量<10t/h 的情况,一般首先采用Φ42 的钢管引水,然后采取裸体注浆法进行注浆处理。浆液选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W∶C=l∶1;C∶S=1∶1。
9 环保措施
9.1施工期减轻海域环境污染措施
9.1.1暗挖隧道施工抽排水应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防止高浊度污水漫流或直
10
接流入海中。在岸边利用低洼地开挖作为沉淀池,单个容量估计1000m,沉淀池分级设计。
9.1.2暗挖隧道竖井施工采用筑岛围堰后开挖的办法,开挖土石方应尽量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选择陆域低洼地进行回填造地,并注意水土保持,减少施工泥砂入海。
9.1.3工程施工时混凝土拌和,应采取防雨水冲刷措施,以防雨季施工或台风暴雨时大量混凝土、水泥浆入海而污染海域环境。
9.2减少施工期对珍惜海洋物种和渔业资源影响措施
9.2.1通过采取前述减少施工泥砂入海一系列措施,减少施工期海域水质SPM增量影响范围,减少悬浮泥砂对中华白海豚活动影响和泥砂沉积作用对文昌鱼生活环境破坏。
9.2.2减少施工对中华白海豚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措施
1采用先进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技术,减少爆破震动对环境的影响。
2考虑隧道施工安全和海域保护区需要,暗挖隧道开挖时,爆破方案报批,并进行爆破震动监测,以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爆破参数,进一步减轻爆破震动效应,从而在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减少对白海豚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9.3施工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9.3.1采取洒水防尘、夯实或硬化施工便道等办法,控制施工现场及道路扬尘,料场应尽量设在距居民区150m以外,进入料场道路也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9.3.2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现场搅拌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搅拌扬尘污染,减少搅拌机械噪声影响。
9.3.3车辆进行土石方和水泥建材、弃土运输时,应设置挡板、注意加盖篱席,并不得装载过满,避免撒落及因风起尘。
9.3.4在施工现场附近居民敏感区内,不得进行钢梁喷漆作业,避免散发有害气体,危害作业区周围人群健康。
9.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4.1对施工噪声敏感区段施工作业应采取时间控制措施。对居民敏感区,夜间时段(22:00~06:00)和午间(12:00~14:00),限制高噪声机械设备使用,减
11
3
少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高考期间应按照市政府和环保局要求,做好施工噪声控制。
9.4.2相对固定的施工机械,如空压机、发电机等,利用有隔音板的房屋,并尽可能远离声敏感目标。
9.4.3施工期间,注意控制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注意限速缓行。 9.4.4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到文明施工,减少噪声影响。 9.5营地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与对策
施工营地包括工程办公、生活区、生产用地等均应配备临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避免直接进入周围池塘或海域。
9.6弃渣、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9.6.1本工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理应符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建[1996]96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建设、施工单位应向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理计划,填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种类、数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及消纳处理场地。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接受管理和监督。
9.6.2隧道弃渣弃于业主指定的地点,用地四周应根据地势和周围环境情况,做好防尘和水土保持工作。
9.6.3施工期工地应及时收集建筑垃圾。对施工产生废物料,尽量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属于不会产生明显污染的废砖头、废混凝土、等建筑固废,可作为填充材料,充垫场地、便道、路基等,不得随意堆存或丢弃;不能回收的一般废物送垃圾场统一处置。
9.6.4施工生活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及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或送垃圾场处理。
10 效益分析
10.0.1采用钻孔切合桩作为维护结构,在取得相同加固效果前提下,比采用钻孔咬合桩、地下连续墙、沉井法能大大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切合桩需打桩31根,咬合桩需打桩42根,比咬合桩降低造价约26%。
10.0.2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价格仅为化学浆液的1/8~1/10,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施工,在取得相同的注浆效果下,可以节约材料费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