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国有企业非正式员工的激励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同样进入了深水区。企业用工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已经从原有单一的所谓正式员工发展成为多种用工方式。而国有企业传统观念的存在,人员管理注重所谓正式员工,其它用工形式管理被认为是暂时之举,权宜之计。应该认识到,这种意识是错误的。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多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应当采用一视同仁的做法,在工资、职务晋升、民主管理参与方面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加快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员工激励非正式员工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员工的劳动关系多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非正式员工成为国有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正式员工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关注国有企业中非正式员工的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和企业人事管理需要关注的一个大的方面。 1 非正式员工的类型及特点
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原来都是全民和大集体,根据国家的要求,已经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和参加了社会保险。非正式员工指的是没有跟企业签证劳动合同,跟正式员工的待遇
可编辑修改
精品
方式不同。各种津贴和劳动保护较少或没有。从事的工作是临时或项目式的,或是比较辅助性的,也有劳动派遣的形式。人员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究其产生原因有如下一些方面: ①有的员工不愿与国有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将合同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以方便流动。
②保洁和绿化等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占主要部分。其中有季节性的,有的是专业公司派遣性的。
③退休人员。退休的人员有一定技能,加之身体状况良好,在国有企业内以返聘、顾问的方式发挥“余热”。 ④特殊人员。这部分属于特殊才能的人才,以个人身份进入企业,通常以项目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在企业期间,他们通常以项目提成或承包的形式。项目完成后,他们就流动到其它企业。
⑤合作人员。这部分通常是联办企业的派出人员,也有高校、研究院所的派出人员。他们一般是一段时间在企业,同企业人员一道解决问题。
由于非正式员工的这些情况,他们相对于正式员工有一些特点。
①归属感不强,对企业忠诚性不高。他们在企业工作因为是临时性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报酬,对企业长期发展关注不够。
②有的工作技能不高,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已无
可编辑修改
精品
意于成为企业的员工。
③企业对非正式员工有一定的防范心理。非正式员工对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接触不到,工作的目的性不强。
④非正式员工的劳动保障较少或没有,更与正式员工有隔阂,有局外人的感觉。
⑤劳动报酬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
⑥企业对非正式员工一般不进行职业规划。非正式员工也不在意企业对其进行培训。晋升机会几乎没有。 ⑦企业把非正式员工纳入正式员工,不是没有,但情况不多。
2 建立非正式员工的激励机制
①一部分非正式员工希望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企业可以针对这部分员工的心理,创造条件,对有成绩的员工转变劳动身份。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对非正式员工,在政策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障。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这既是对非正式员工的激励。有时也是对国有企业自身的一个保护。
③身份认同。在企业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活动中,对非正式员工一视同仁。在条件具备时,也可在其中发展党员,增加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
可编辑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