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到180Pa左右,应开大给粉机的一次风门,提高一次风速,必要时立即退出给粉机运行,必要时关闭给粉机下粉插板,避免一次风管堵塞;运行中发现给粉机卡,正反盘没有作用,必须及时联系检修打开给粉机检查孔门及防爆门,及时清除各部位的积粉,仔细检查各部位的磨损情况,以进行必要的检修或修补。 3.5 下粉不均的判别
我厂#1、#2炉上均安装了锅炉燃烧监测系统,能在线监测各一次风管的煤粉浓度、风速及风量。根据各一次风管的浓度监测数值,可判别给粉机下粉是否均匀。
锅炉运行中,给粉机下粉正常时一次风管的煤粉浓度一般在0.6-1.2kg/kg之间,当煤粉浓度大于2.0kg/kg时,就发生了自流。当煤粉浓度大于3.0kg/kg时,就会造成一次风管堵塞。
4 试验结果
通过我们攻关小组几年来对粉仓结构、下粉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分析对比,结果如下表: 序号 1 2 项目 实际运行粉仓温度 最佳粉位控制值 #1炉 100-120℃ 2.5-4.5 #2炉 80-100℃ 2.5-3.5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粉仓温度,煤粉下粉情况不同,因而最佳粉位控制值也不同。由于两台炉运行中的粉仓温度不同,#1炉粉仓温度高,#2炉粉仓温度低,因而#2炉运行中控制的粉位数值比#1炉要低。
5 试验后工作的要求
5.1 运行人员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110~120℃,保持粉仓温度在100℃,粉仓粉位在3.0~4.0米以下,每半个月对粉仓定期降粉一次,控制粉位不低于1.8米。
5.2 对入场煤要做好分类堆放、入炉掺配工作,尽量做到煤质搭配平衡、减少大起大落,以减少锅炉燃烧调整的压力,越是煤质差,掺配越显得重要。同时,特别是雨季即将来临,要充分利用干煤棚,努力减少雨淋,以防止煤质水分过大造成的输煤和制粉困难,影响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5.3 适当调整煤粉细度(煤粉细控制在5~6%),必要时可增加大直径钢球的数量,做好磨煤机定期筛选钢球,提高对“身骨”重又硬的煤的研磨能力,以提高煤粉的燃烬程度,降低灰粒对尾部受热面磨损的强度。
5.4 强化燃烧调整,控制一次风压在2250~2350Pa,根据风粉浓度在线检测调整一次风门开度(#1、4角一次风管少于#2、3角一次风管14米左右,适当关少一次风门开度,控制给粉机下粉量在4~7T/H,一次风速保持在25m/s,严格控制锅炉过剩空气系数(4~5.5%)和漏风率,低负荷运行时,努力做到火咀相对集中以稳定燃烧。对于焦结性较强的煤质,除做到及时进行炉内吹灰外,必要时可以在煤中添加除焦剂,以防止锅炉大面积结焦。
5.5 检修人员定期对给粉机量大的进行解体检查,对磨损大的隔板进行更换。
36
6 结论
通过对煤粉仓下粉特性的研究,总结了影响给粉机下粉不均的原因,重点研究了粉位对下粉的影响,找到与粉仓粉位、粉仓温度与下粉特性的规律,为司炉的燃烧调节及制粉系统运行的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制订设备的完善化改造方案。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解决设备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37
附件7
制粉系统运行可靠性对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发电部 刘志军
摘 要 本文论述了#2炉排粉机改造后对燃烧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制粉系统的一些异常现象对燃烧稳定性的负面作用,提出了合理的制粉系统启、停步骤和增强制粉系统可靠性的多种方法,为稳定锅炉燃烧,合理调节锅炉负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制粉系统 锅炉燃烧 可靠性 稳定性 1 概述
2002年下半年,我厂从经济角度考虑,对#2炉4台排粉机进行了可研性改造,提高了排粉机的功率。开始阶段,因值班员没有掌握好新设备的正确操作步骤,依旧按原排粉机步骤操作,对锅炉燃烧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现在#2炉排粉机改造已有2年多时间,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职工们掌握了大功率排粉机的运行规律,可以根据负荷需要正确而合理地启、停制粉系统,排粉机改造后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也有了直观的反映,通过适当调整完全可以保证锅炉燃烧的稳定性。 1.1 锅炉燃烧稳定性的确定条件
1.1.1 炉膛有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利于风与粉的混合、挠动。
1.1.2 炉膛有足够高的炉温,热烟气能快速回流至喷燃器根部,燃料喷入炉膛后能迅速着火,并且保持稳定的着火前沿。
1.1.3 炉膛内应有良好的火焰充满度,并形成区域适中的燃烧中心。 1.2 制粉系统对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1.2.1 制粉系统启动过程对燃烧的影响
排粉机改造后,三次风速从原先的55.2m\\s提高到80m\\s,在排粉机启动时,因三次风速的提高将带入大量的低温空气进入炉膛,降低了炉温,对燃烧的稳定产生影响。 1.2.2 磨煤机入口负压对燃烧的影响
磨煤机入口负压过小,给煤机及磨煤机不严密处可能冒粉影响文明生产,过大则制粉系统漏风增加,当严重漏风时,因漏风温度低,炉膛温度降低,三次风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同时还会使火焰偏移,造成锅炉效率下降,燃烧稳定性变差。 1.2.3 细粉分离器堵塞对燃烧的影响。
细粉分离器堵塞时,排粉机电流升高,三次风严重带粉,炉膛火焰中心上移,锅炉负荷急剧上升,汽温、汽压急剧上升且不易控制。 1.2.4 煤粉仓缺粉、满粉对燃烧的影响。
粉仓无粉对燃烧影响最大,不仅会增加燃油消耗,降低机组负荷,还极可能发生灭火事故;当粉位低时煤粉易发生自流现象,使燃烧不稳;当粉位高时有可能发生煤粉“架桥”而不下粉。 1.3 增强制粉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38
1.3.1 启、停制粉系统时作好联系工作,在排粉机启动前要全开排粉机再循环风门。再缓慢开启其入口风门,注意炉膛负压变化,当入口挡班开在45%左右,排粉机电流在45安培左右时即可,随后可根据需要调节排粉机再循环风门。
1.3.2 保持磨煤机入口负压在200Pa左右,以给煤机处不冒粉为准。
1.3.3 认真监盘,密切监视制粉系统各参数的变化,如排粉机、磨煤机电流,各设备进出口差压。 1.3.4 按时清木屑、清粉筛杂物。勤量粉位,保持粉位在3米以上。
1.3.5 勤查设备,注意磨煤机油温、油压、油质及减温水是否正常,定期加钢球,发生磨煤机衬板磨损严重及时更换,发现磨煤机故障时及时处理。
2 结束语
#2炉排粉机改造后。通过增强制粉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保证了锅炉的稳定燃烧,并且给煤机由原先的160~180转每分钟增加到了现在的210~250转每分钟,制粉最大出力由39吨每小时提高到了55吨每小时。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机组负荷的需要,按每天需磨制2400吨煤粉计算,排粉机改造后每天制粉系统可多停运6小时,扣除排粉机自身增加的电耗,每天可节约电能540千瓦,节约发电成本110元,一年可节约电能近20万千瓦,节约资金近4万元。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