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中寻找借鉴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8:58: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中寻找借鉴

郑 宇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选取台湾国语实验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套教材内在结构的分析,发现教材有如下特点:选文类型具有多样性;单元设置体现儿童性;知识传授注重情境性;能力培养注重策略性和指导性。这些特点,对大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对比;借鉴;台湾国语实验教材

20世纪末,我国大陆和台湾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两地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有一套由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编写的小学国语实验教材,表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体现在:

一、 选文的类型具有多样性

大陆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以前有“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之分,课改以后,称作“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精读”“略读”的含义,在叶老《略读指导举隅》一书里说得很明白:“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认为,传授任何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讲说和指点之后,必须随着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并且按照规定去练习,从而学会应用。学会读书读文章也同样如此,学与用必须一以贯之。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设置,正是为了实施这方面的历练而编排的。上述选文类型的划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培养从“教师指导”到“自主应用”的过程。

相比而言,台湾教材的选文类型,则明显地要更丰富一些。他们划分选文类型的角度并不一样,划分出的选文类型也多种多样。[1]

? 听说课文。听说课文又分说话课文和听话课文两类,听话课文侧重听的训练,这类选文的文章都较长、用字较多、不列习写字,由教师念给学生听;说话课文侧重于说的训练,形式一般有“看图说故事”“看说明做玩具”“看图玩游戏”等等。

? 读写课文。一般文章都比较短,用字少,大多是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韵文,也有短篇故事。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安排识字写字任务。

? 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文章较长,词汇较丰富,不列习写字,可以作为交谈报告、课外阅读或文学赏析的材料,功能在充实学生的词汇,练习不同的阅读方式与累积文学赏析的经验。

? 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较多的书面语写成的、内涵丰富的文章,提供学生作为积累

1

词汇,深究探讨及阅读方法、写作技能实际操作的材料。

? 例文。例文在形式或内容上具有某种典范性,透过对例文的“眉批”和“视窗”说明,向学生示范文学赏析、阅读理解及写作技巧等语文知识与技能。

? 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一般是小说或长文,提供学生做课外阅读的材料,建立学生的阅读信心与习惯,实际操作各种阅读策略,增进阅读速度。

上述选文类型的划分,有从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角度,划分的听说课文和读写课文;有从阅读方式精细程度的不同,划分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与大陆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含义有所不同);还有从“教师指导”到“自主运用”的角度,划分的“例文”和“独立阅读课文”。

将教材选文做不同类型的划分,目的是提示教师与学生,每篇文章的教学可以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和重点而非千篇一律。建国以来的大陆语文教学,在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材编排体系下,选文所充当的“例子”功能,可能更多的是指向阅读,而较少指向听说读写以及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目标。对选文所充当的“例”定位单一的处理倾向,使大陆的阅读教学趋同的情况比较多,虽然课与课之间也有一些方法和策略上的不同,但总体思路是比较相同的。台湾教材选文类型的多样化,使选文的价值不再是单一的“读”的凭借,而是听说读写、方法习惯等综合培养目标的共同凭借。关于听说读写技能、方法习惯的指导都结合选文开展,选文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凭借,学生可以通过选文举一反三;反之,学生在对选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技能、方法习惯的指导,再读阅读选文,对文章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我们来看三下(三)对选文片段的一个处理:[2]

? 语言可以用来说道理。

以下是《两兄弟》里哥哥说道理的一段话,试试看用两种方式念这一段话,第一次,不要念蓝色的词语,第二次,全部都念出来。

“我不想这么做,”哥哥说:“而且,我劝你也别这么做。首先,谁晓得石头上的话是不是真的?也许它只是开个玩笑。再说,就算哪些话可信,但你想想,等我们走进森林,天已经黑了,我们会迷失在森林里,不容易找到那条河。就算找到了那条河,如果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怎么游过去呢?就算游过去了,要从母熊身边抱走小熊,那也不是一样容易的事。如果成功了,也不可能一口气跑到山顶。最重要的事,石头并没有告诉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幸福。可能等在那里的,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啊。

你发现了吗?有了蓝色的词语,可以把道理说得更清楚、更有力。这些词语,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叫做关联词)。

? 读文章的时候,注意这种词语,会帮助你了解事情发生的顺序、因果关系以及事情

的转折。

? 写文章或说话的时候,使用这些词语,可以让语句流畅生动和有变化。

2

上述一个简单的选文片段,指向的训练目标却多种多样,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作用,而且还从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多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关联词语,使我们的阅读更能抓住要点、理清脉络;如何运用关联词语,使我们的写作和说话更加清楚、流畅和生动。一篇选文,涵盖语文教学的多重价值功能,决定了我们凭借选文的“例”在学习语文上可以做得更多、更好。[3]

二、单元设置体现儿童性

如何将一篇篇的选文组织起来呢?与大陆的语文教材相似,这套实验教材采用的也是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教材将与儿童有关的生活经验区分为以下六大领域,各册教材的单元主题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台湾国语实验教材单元主题一览表[4]

册次 类别 自然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纵览这套教材的单元编排系列,就是一个儿童心智成长的历程,充满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发现和思索。教材首册从“开始”启蒙,打开了一个六岁儿童探索世界、探索生命、开始语文学习的第一扇窗户;“问问题”引导孩子对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产生好奇,带领他们到新的天地去探索;“七岁再见”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朋友”讲述了与伙伴交往中的那些开心和不开心的故事,探索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挑战”讲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他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十岁那年”回顾了小学生活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

语文学科的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反过来,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性

3

社会 文化 语文 生活 感情 解决问题 秘密 希望与爱 关不住的爱 冲突 跳跃的生命 旅游 魔术 谜 动物的智慧 绿手指 大寻奇 开始/ 问问题 符号与沟通 作家 图书馆 文学花园 七岁再见 家 挑战 时间 拜访 十岁那年 天天不一样 忙碌的生活 朋友 礼物 好帮手 一念之间 发明与创造 面具 民俗与图案 谈美 饮食 大千世界 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环境、新的交往关系,都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自我认识是其能力感的基础,成年人的自信心与小学时期的成败经验有关。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信服到开始表现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伙伴关系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5] 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关注,是这套实验教材又一个重要的特点。

《开始》《七岁再见》《挑战》《十岁那年》,都是跟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不少课文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三)《七岁再见》编排的《成长》一课:

我长大了/我会自己扣扣子 拉拉链/可是我还不会绑鞋带 我长大了/我不再怕看医生/可是打针的时候我还会哭 我长大了/我会帮妈妈照顾弟弟/可是我还会跟他抢玩具

我长大了/我可以和爸爸一起看棒球比赛/可是我常常不知不觉睡着了 也许我还小/但是/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

《解决问题》《秘密》《朋友》《礼物》《冲突》《秘密》《希望与爱》讲述了儿童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陌生人的交往,这对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三年级上册主题《朋友》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不同的朋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朋友?是能在一起玩,一起做事?还是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对人对事的态度一致???这些思考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念都是很有帮助的。随着年级的增长,主题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如,三年级下册主题“面具”,这是一个比喻性极强的文化主题。它既指戏剧舞台上演员们戴的一种道具,也指代在真实的生活情景里人们对自己的伪装。又如,五年级上册主题“谈美”,它让学生不仅认识到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各种不同的美感经验,而且还让学生从辨证的角度认识到美的相对性??这些丰富的主题内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整个教材单元的内在组织,不是从成人的视角,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是强调从学生的视角,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拿《挑战》这个主题来说,讲述的都是孩子们遇到的一些小挑战,如,冬天躺在被窝里赖床(《站着的棉裤》)、赛跑(《奖杯》)、一个人怕黑,不敢走夜路(《走过了就知道》)??尽管这些小的挑战并不起眼,但战胜这些挑战并不是容易的,背后所凸显的毅力、恒心、英勇,与那些伟人的传记没什么区别,但孩子们读起来却轻松了很多,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新课改以来大陆编出的一系列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也是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但单元主题的确立比较关注的是“人文内涵”。这与大陆课改的大背景密不可分。课改之前,关于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讨论是,先前的语文教育过于强调工具性,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课改以来。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力图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打好“生命的底色”。不过,大陆教材在努力构建儿童理想人格的同时,也不免让人

4

[6]

搜索更多关于: 从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中寻找借鉴 的文档
从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中寻找借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vnww1d7aa0zdc5257b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