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儿\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具体在日常生活中,承诺别人、拒绝别人、批评别人,凡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一个调头的机会。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一个人说他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特大号的鞋子走来走去。如果儿子与晚辈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心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
一个将要出嫁的女儿问妈妈,婚后怎样才能抓紧丈夫的心。妈妈让女儿抓起一把沙,满满的一大把。妈妈说,你试着握紧,握得越紧,从手指缝里漏出的沙就越多,最后,留在手里的沙只剩下一点儿,而且会被握成很难看的形状。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物,你越是握紧,它越是挣脱;你越是在意,它越是远离。
更多的人在社会上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他们的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人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延续和他们的关系。
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于在愚弄自己。贪婪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因此,我们真正应当采取的态度是:远离贪婪、适可而止,因为知足者常乐。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想调头就不容易了。
大凡下厨房的人都懂得做菜时先要少放盐,因为味淡还能补救,味咸却难以\妙手回春\。
雕刻艺术的掌握,难在人物面部的塑造。雕刻技法中有一个原则,眼睛要先刻得小一点儿,鼻子要先刻得大一点儿。眼睛小了可以改大;鼻子大了可以改小。这都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时留有修饰的余地。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物极则反、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中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又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的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做人就应留有余地。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方能见母。故俗语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待人处世也需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是进退自如、是收放从容、是处世的艺术、是人生的哲学。平凡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时候都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赢家,一副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的开始。
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日复一日地耳鬓厮磨,也会有爱情衰退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止是对劳燕分飞两地的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不留余地好比棋的僵局,即使不会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了。
与他人和谐相处,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世界著名哲学家戈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名言所启示给我们的哲理便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相同的,人需要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应对事物间的不同,即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并接纳、正确对待事物间的不同。这一哲理不仅仅体现于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中,同时也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磨合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想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中谋求生存发展、获取人生成功,就必须懂得与各种不同性情的人打交道,这并不是说人一定要圆滑世故,而是说人要懂得包容、接纳,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生活之中,人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性情不合、意见相悖,甚至相互排斥的人群,也难免会遇到与自己存在着利益冲突关系的竞争对手,这些人也许会被你视为\异己\,令你头疼、烦恼,甚至困扰你的心境;尤其是在\异己\阻碍你前途发展的时候,你或许会产生一种极为愤懑的压抑情绪。其实,面对这些\异己\,只要你能清晰地认知到\差异\所存在的原因,并能以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去接受\异己\,你就会发现,和谐相处所给你的生活和人生境遇带来的是多么美妙的另一番新天地。
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于是他的母亲便给他准备了一切所需的上学用品,送他去私塾念书,并且对他说:\孩子,你要听先生的话,用心读书,将来做一个饱读诗书的有用之人。\这个孩子听了母亲的话,向母亲承诺,自己一定会用功学习,将来考个状元回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是10天之后,这个孩子却对母亲说:\母亲,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就让我一个人在家学习吧,私塾那个地方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母亲听后非常奇怪,便仔细询问儿子不想去读书的原因,于是儿子便向母亲叙述说:\那个地方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有人凭着自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公子,因为之前学过一些诗文,便傲慢清高、不可一世;有人仰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