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S.默温《虱》的后现代诗风
[摘要]文章从w,S,默温(William Stanley Merwin,1929-)诗歌中的末世思想尤其是末世生态思想的表现出发,分析了诗人通过在作品中放弃使用标点符号、采用谜式诗歌创作以及对传统语言观的解构等具有后现代诗风的创作模式,向读者展示其为了破除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以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性认知模式所作出的努力尝试。
[关键词]默温;虱;末世论;谜式写作;解构;语言观
长沙410075;邹雯虹,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西
南昌 330013
“人们总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
就连荷马一希腊最具智慧的人,也被捉虱
的男孩们欺骗。男孩们对荷马说:“那些
已捉住并已杀死的,我们将其扔掉;而那
些捉不住的,我们却带在身边。”
——《虱》前言
作为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w.S.默温以其怪诞的意象、凌乱破碎的句法和篇章结构以及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从首部诗集《两面神的面具》于1952年入选w·H·奥登的“耶鲁青年诗人”(Yale Series Df Younger Poets)选集以来,默温一直遵循着其所翻译的中世纪法国作品准则,诗风力求古典,诗歌形式严谨,采用了诸多神话主题。因其严谨的古典诗风,奥登对默温传统的写作风格大加赞誉,并将其列入正统诗作者之列。评论界对此颇有争议、褒贬不一。
自20世纪70年代起,默温的第四部诗作《炉中醉汉》(The Drunk in the Furnace)出版后,默温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诗集《虱》是默温转型后的第三部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战争、生存尤其是生态等主题进行不同深度和不同维度的展现。诗歌充满了黑暗、恐怖、冰冷、毁灭的意象,这种描述阴暗和绝望意象与诗人后现代诗风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虱》的鲜明特色,表现了默温独特的末世生态观念。
末世主题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虱》却赋予其最有力的表现。在这部被誉为“与自我对抗之歌”的诗作中,忧郁、阴暗、荒芜的景象预示了现实世界的末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