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36: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氢强;②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③锌与盐酸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氢的强;①③对比,锌比铁反应快,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是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若增加一个铜铁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选B。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 B、由于石蜡燃烧与氧气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不能证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故B不正确; C、由用氢气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C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D正确。故选B。

3.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可收集到一瓶CO2 解析:C 【解析】 【详解】

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再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而收集到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

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B.气体的密度: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解析: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后均发生改变 解析:D 【解析】

A、氧化钡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是金属氧化物,硝酸钡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是硝酸盐,故正确;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故正确;

C、由图2 可知,该技术实现了将NOx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D、反应前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反应后以单质形式存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硝酸钡和氧化钡中的钡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故钡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D。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解析:A 【解析】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B.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错误;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微粒,错误;D.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如一个氨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故选A。

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vs4w71sbu86wqu5roq73pebe0ioab00ll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