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子接收点火源能量,理解成自由基或活性离子 C.燃烧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阶段是指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惰性分子和稳定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D.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是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20、天然气的组分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与纯甲烷气体比较,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 )。 A.低于甲烷 B.高于甲烷 C.与甲烷一样
D.随甲烷比例减小而降低
2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通过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能造成燃烧中止的氧气含量应低于( )。 A.12% B.14% C.16% D.18%
2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作用机理是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域缺氧而灭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二氧化碳液体可在常温常压下生成1000L左右的气体,足以使1m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氧气含量低于15%时燃烧终止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硝酸盐等氧化剂火灾的扑灭效果好
23、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下列关于爆炸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
A.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
B.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的地震波
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的粉尘扬起,引起火灾
24、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在( )以上并有较强辐射热的作业。
A.25℃ B.30℃ C.35℃ D.40℃ 25、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和范围是电气防爆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下列关于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固定顶式油罐内部油面上方的空间应划为爆炸性
气体环境0区
B.正常运行时偶然释放爆炸性气体的空间可划为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
C.正常运行时偶尔且只能短时间释放爆炸性气体的空间不划为爆炸性气体环境
D.良好、有效的通风可降低爆炸性环境的危险等级 E.爆炸性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应提高地沟、凹坑内爆炸性环境的危险等级
26、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下列爆炸中,属于气相爆炸的是( )。
A.熔融的钢水与水混合产生蒸汽爆炸 B.空气和氢气、丙烷、乙醚等混合气的爆炸 C.油压机喷出的油雾、喷漆作业引起的爆炸 D.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亚麻、玉米淀粉等引起的爆炸
E.氯乙烯分解引起的爆炸
27、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
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下列关于爆炸预防的措施中,正确的有( )。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严格控制火源 C.密闭和负压操作
D.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E.检测报警
28、化工装置停车过程复杂、危险性大,应认真制定停车方案并严格执行。下列关于停车过程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卸压要缓慢进行直至压力降至零 B.高温设备应快速降温
C.装置内残存物料不能随意放空 D.采用关闭阀门来实现系统隔绝
29、起重机起吊液态金属、有害物、易燃易爆物等危险品时,起重机司机应当在吊运前检查制动器,并进行试吊,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吊运。正确的试吊方法是以( )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