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重点中学动点压轴题试题汇编
题型一:点的运动规律(总体难度★★★)
1. (2011年二中数轴周练21题)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某一点A,向左跳一步,再向右跳
两步;之后,再向左跳三步,向右跳四步,依次类推,跳100次之后到B,且B的位置在19.94,试求A。 【难度】★★
【解析】每两步一个周期,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规律题目尝试画简易表格
【答案】?30.06
【易错】题目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找到运动规律,多在数轴上尝试。
2. (09?10华一寄宿七年级上期末24题)数轴上电子青蛙,停在原点,先向左跳一个单
位长度到点A1;再向右跳两个单位长度到点A2,继续向左跳三个单位长度到达A3,按以上规律跳下去。
(1) 求五步后所在的示数 (2) 那一百步后所在的示数?
(3) 若青蛙不是从原点出发,在一百步后到达2010,请问,青蛙所在的初始示数是
多少?
【难度】★★
【解析】规律同上题,可以继续尝试画表找规律。 【答案】?3;50;1960
【易错】动点题目注意画数轴,规律不能凭空想,把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更加直观。 3. (11?12年华一期末)将直线上的点A以每秒钟2cm的速度,按下列方式在直线上移
动;先移动1cm再向相反方相方向移动2cm,又向原方向(指第一次移动的方向,下同)移动3cm再向相反方向移动4cm,又向原方向移动5cm再向相反方向移动6cm,…,依此下去;
(1)5秒钟时,点A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2)点B在直线上,且AB?100cm.A点按上述速度和方式,从起始位置在直线上移动,能与点B点重合吗?如果能,求出A点从出发到它们第一次与B点重合所用的时间;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难度】★★★
【解析】运动规律与上题基本相类,只是在问题处理上出现了较大变化。第一问,关键
在于,利用点的运动速度求出总共运动的距离,再通过运动规律进行求解。第二问,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一共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B在A初始移动方向上;不在初始移动方向上。再求出总共的运动距离,再求解。
【答案】第一问:2cm;第二问:B在A初始移动方向上,则观察可知,通过2n次运
动,点在反方向的n,下一次,则在初始方向n?1处,所以n?1?100,n?99。再求1?2???199
得数除以2,知为9950秒。不在初始移动方向上,用相类似的方法n?100,最后为10050秒。
【易错】注意分情况讨论。
4. (10年9月七一月考)已知A处于20,B处于?10,现有动点P从原点出发,第一向
左移动一个单位,第二次向右移三个单位,第三次向左移动五个单位,再向右移动七个
步数位置0A1A-12A+13A-24A+2……100……B=19.94 单位,以此规律向下移动下去,请问P能否跟A,B重合?若可以请求出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难度】★★★
【解析】规律与上题类似,区别在于,运动步数存在变化。
【答案】当P处在负方向上的时候,所运动步数为奇数。因而可以推断不可能与B重合
而往正方向则为每两步前进2,因此,当与20重合的时候,前进了10步。
【易错点】可通过奇偶性简单分析。
5. (09?10年二中期末模拟21题)数轴上一只青蛙,从原点出发,每次跳跃一个单位长
度,然后开始进行跳跃,先向正方向跳跃一次,再向负方向跳跃两次;转身向正方向跳跃三次,再向负方向跳跃四次,依次类推,经过100次跳跃后,我们的青蛙停在哪里? 【难度】★★★★
【解析】运动规律与上题类似,但是设置问题却由求到规定点所用时间改成规定时间求
所在点,解决方式也会有较大变化。我们可以认为青蛙移动规律为:1,?2,3,?4?,当所有数的绝对值和为一百时,所停留的位置。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知,与一百最近的前n项和为91,即青蛙往正方向移动了13个单位长度之后,还会再往负方向跳跃9次。而通过观察上述规律可知,再完成13之后,青蛙应该在?7,之后减9即可。
【答案】13?6?9??2 100次跳跃后,青蛙停在?2处。
【易错】注意题目间的区别,规定点所用时间改成规定时间求所在点。
总结: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找规律,找规律只需要做两件事情:
(1) 画数轴:将文字描述的过程在数轴上演示
(2) 画表:画一个简单的表,一步一步找数字规律 做到这两点,规律一目了然
题型二:数轴上的行程问题(整体难度★★★★)
1. (11年9月外校周练)数轴上两点A,B分别在?2,4,其中P为数轴上一个动点,对应
为x:
(1) 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试求其位置
(2) 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到A,B的距离和为10
(3) 当P在原点时,三点同时向左运动,速度分别为1,10,2试问几分钟后P为AB中
点?
【难度】★★★
【解析】题目,难就难在:分多种情况讨论。几乎每一问都需要画出图形进行细致的讨
论,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画出图形,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 【答案】0或2;当P在A左侧:-4。当P在B右侧:6;
2。 7【易错】多种情况分类讨论
2. (09年10月七一月考)数轴上A,B两点,分别位于?91,?17。A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
向正方向运动,B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向A靠近。 (1) A,B何时相遇
(2) 他们相遇在数轴上的哪一个点?
(3) 请问何时A,B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
【难度】★★★
【解析】前面两问,即为最基本的相遇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两点相距距离为6,有两
种可能,一种是在相遇前,另外一种在相遇后。
【答案】第一问:?91?17???2?4??18;第二问:?91?4?18??19;
第三问:相遇前为:?91?17?6???4?2??17相遇后经计算可知:19秒
【易错】注意分情况讨论
3. (11?12年武珞路期中)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有理数a,b且(a-1)2+b+2=0
(1)试求a,b
?1?(2)若有数c到上述两者距离和为11,求多项式a?bc+3?-c2-3?a-c2?的值
?9?(3)小蚂蚁甲以一个单位每秒从B点出发向其左边六个单位长度的饭粒爬去,三秒后
位于A点的蚂蚁乙收到信号,以两个单位每秒,也往饭粒爬去。甲在接触到饭粒之后扛起原速返回,两者在D点相遇,试求D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并两者相遇时共用去多少时间? 【难度】★★★
【解析】第一问利用非负性,第二问利用简单的绝对值几何意义;第三问,为本题重点,
既数轴上的追及问题。先求出甲到饭粒的时间,再考虑两者相遇。
【答案】化简绝对值可知c?5或c?6代入可求值。对于第三问,甲到饭粒共六秒,则
此时乙已经向饭粒移动了三秒,六个单位长度。此时甲在?8,乙在?5,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相遇在?7
【易错】简单行程,理清相遇速度时间关系,也可设未知数方程求解。
4. (10?11年月七一期末)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位于?20,?8,?32。现在,A以4个
单位每秒向右运动,B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而C则以2个单位每秒向左运动,试求AB,BC中点能否相遇,若可以相遇,试求相遇时间及所在位置。若不可相遇,请说明理由。
【难度】★★★★
【解析】既然是求中点相遇,则先利用中点公式求出中点初始位置。其后,一般有两种
处理方式,一种是求出合速度,再相遇;另一种,利用中点公式将中点用关于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来,再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
268秒;相遇在33
【易错】中点和端点的联系较难发现。
5. (10?11年二中期末)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
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求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试求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
个动点正中间;
(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
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难度】★★★★
【解析】第一问,利用比例轻易可求出解答;第二问,设时间为未知数,利用中点公式,
或两者的距离关系,均可求解;第三问,利用A、B相遇求出时间,再利用已知的C的速度即可求解。
【答案】第一问:A、B速度分别为1,4三秒后分别在?3,12;第二问:设所需时间为t 可
9得到方程?3?t?4t?12,即秒后到达目标位置。第三问:两者相遇所需时间
59?9?为15??4?1??5,在第二中已经过去秒,所以C的路程为?5???20?64。
5?5?【易错】关系较为复杂,注意只要知道C的运动时间即可。
6. (07?08年东西湖区期中)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依靠“磁悬浮”技术使列车悬浮在
轨道上行使,从而减小阻力,因此列车时速可超过400公里.现在一个轨道长为180cm的“磁悬浮”轨道架上做钢球碰撞实验,如图所示,轨道架上安置了三个大小、质量完全
相同的钢球A,B,C,左右各有一个钢制挡板D和E,其中C到左挡板的距离为40cm,
B到右挡板的距离为50cm,A,B两球相距30cm.
(1)在数轴上,A球在坐标原点,B球代表的数为30,找出C球及右挡板E代表的数.
(2)碰撞实验中(钢球大小、相撞时间不记),钢球的运动都是匀速的,当一钢球以一速度撞向另一静止钢球时,这个钢球停留在被撞钢球的位置,被撞钢球则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钢球撞到左右挡板则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运动,现A球以每秒10cm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问多少秒后B球第二次撞向右挡板E?
(3)在前面的条件下,当3个钢球运动的路程和为6米时,哪个球正在运动此时A,B,C三个钢球在数轴上代表的数分别是什么? 【难度】★★★★
【解析】注意第二问给出的条件,可以进行等效处理,始终看做一个球在动。第三问注
意观察易得C的左边始终是C在运动,B的右边始终是B在运动,BC之间始终是A在运动,因此只要找出运动600cm时的位置即可
【答案】(1)因为DE?180,可求出AC?60所以C??60,E?80
(2)第二次撞击右挡板所有球共走的路程为80?180?2?440,速度始终不
变,所以时间为440?10?44,所以44s后第二次撞击右挡板。
(3)易得三球共移动600cm时,位置在距D20cm处,即在起始C的位置的
左边,所以运动的是C,三球位置分别为A:?60,B:30,C:?80
【易错】做出将三个球等效为一个球的等效处理,不然分开处理繁琐易错。
7. (10?11年武珞路期中)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c满足(c?5)?a?b?0,
请回答问题
2(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
(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易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
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
过程)
(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难度】★★★
【解析】整体难度不大,按部就班写出t时刻每个点的位置,再求出距离就可以了 【答案】(1)a??1,b?1,c?5
(2)当0?x?1时,原式?4x?10 当1?x?2时,原式?2x?12
(3)t时刻A??1?t,B?1?2t,C?5?5t,BC?3t?4,AB?3t?2 BC?AB?2
【易错】第二问注意虽然给了条件,仍然需要分情况讨论
总结:该类题目更多的考查小学思维,将行程问题融入数轴,注意初中要逐步学习利用方程
的思想解决问题,方程是更为一般的方法,所有问题通常只要设好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剩下的就只是计算了。
相关推荐: